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红迹铸新篇——安徽宣城博物馆

时间:2025-07-29 16:16:20 关注:
为更深了解安徽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2025年7月23日,“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红迹铸新篇”点亮八皖实践团志愿者们前往宣城市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深刻而有意义的红色文化之旅。
 
宣城市博物馆始建于 1988 年,2017 年 10 月新馆建成对外开放。新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宛陵湖畔,造型别致,色调清雅,环境优美。馆内展区以“千年古郡,人文宣城”为陈列主题,立足馆藏文物,挖掘最具地域特色的时代场景和人物事件,铺陈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的辉煌历史和丰富记忆。

图为宣城市博物馆,淮北师范大学姜可婷拍摄
 
志愿者们首先进入的是 “千年古韵,人文宣城” 基本陈列展厅。展厅以宣城历史发展为脉络,依托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结合宣城历史上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分江南奥壤、沧桑岁月、上郡风采、望州华章、古府遗韵六个展区,重点演绎了陈山遗址、爰陵古邑、丹阳善铜、六朝青瓷、宣州窑火等内容,让大家领略到宣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详细地介绍了宣城古代的繁荣景象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让志愿者们深入了解到宣城作为江南奥壤,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墨客向往之所的历史背景。这些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宣城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图为“上郡风采”展厅的江左泱泱古郡府图,淮北师范大学姜可婷拍摄
宣城是著名的 “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在 “文房瑰宝” 专题展厅,志愿者们通过纸寿千年、落笔惊风、金声玉德、点墨如漆和文房清玩等部分,详细了解了宣纸、宣笔、宣砚、徽墨的历史及制作技艺。展厅入口处的蒙恬制笔、曹大三造纸、胡开文制墨和太白赏砚的群体场景雕塑栩栩如生,生动还原了文房四宝的历史典故和传统制作技艺。在 “纸寿千年” 宣纸展区,一幅由当地书画家合作的宣纸制作工艺长卷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幅长卷以 “水火相济、日月精华” 为题,通过传统线描技法展示了宣纸制作工艺流程,人物描绘精致入微、生产工序造型生动,一旁的视频区则更加直观地再现了宣纸制作的独门绝技,让大家对宣城文房四宝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宣纸制作工艺长卷,淮北师范大学姜可婷拍摄
 
宣城市博物馆三楼的 “红色记忆 ”展厅是此次参观的重点之一。展厅以 “红色记忆” 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集中展示了宣城从 1919 年新文化运动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几十年间的红色征程。在这里,志愿者们看到了陈毅元帅在南湖舟中作下《由宣城泛湖东下》诗篇的场景复原,感受到他戎马一生、战功卓著的革命豪情。展厅中还特别展示了方志敏烈士的狱中手稿影印件和 200 多张历史图片,通过 “探索拯救中国道路”“唤起工农千百万”“血染东南半壁红”“终将热血化英魂”“崇高品格永垂青史” 五个单元,诠释了方志敏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此外,红十军军号、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军民使用过的地雷等 28 件革命文物也陈列其中,让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图为太平攻城图,淮北师范大学姜可婷拍摄
最后,志愿者们进入的是 “吾土吾情 ”专题展厅。该展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皖南民居有机融合,通过场景复原古色古香的宣城旧时街景,打造了宣城民俗体验空间。志愿者们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年代。这一展厅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宣城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让志愿者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对宣城的乡土人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为志愿者在观看清代建筑大夫第,淮北师范大学姜可婷拍摄
 
此次参观宣城市博物馆的活动,让志愿者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宣城的红色文化,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还领略了宣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志愿者们表示,今后将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依依 来源:个人拍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