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大志愿者走进儿童福利院:以爱为桥,守护特殊童年
2025年6月30日,合肥的夏日暖阳普照,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心光同频,守望童行”关爱特殊教育调研帮扶团队的志愿者们,带着满心热忱踏入合肥市儿童福利院,用陪伴与关怀为这里的孩子送上了别样的温暖。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提前通过线上沟通掌握了福利院的基本情况,又与工作人员当面细致交流,确保每一项安排都贴合孩子们的需求。走进活动教室,铺展整齐的画纸与排列有序的彩笔,早已为孩子们备好一场创意之旅。
孩子们见到志愿者的瞬间,安静的教室立刻焕发活力。有的怯怯挥手,有的小声分享喜悦,纯真的期待溢于言表。志愿者们放下拘谨,轻声询问“可以一起画画吗”,随即与孩子们围坐一起,以画笔为媒开启互动。
孩子们的画笔间藏着无限想象:红色彩笔下的七星瓢虫栩栩如生,蓝黄粉交织的蝴蝶翅膀灵动舒展,窗外的花草山峦也被搬进画里,构成充满生机的自然图景。志愿者们始终耐心陪伴,递彩笔、调画纸、剪作品,不时送上真诚夸赞。听到“蝴蝶翅膀颜色像从花园里飞出来的”,小女孩脸颊泛红,握笔更稳,仿佛要将这份鼓励融入画中。
绘画结束后,志愿者们拿出彩纸教孩子们折爱心。考虑到部分孩子行动不便,叶珍儿率先示范,轻柔清晰的步骤让大家快速上手。红、黄、蓝各色爱心在手中绽放,孩子们好奇地把玩,纷纷求学。一位手指僵硬的小男孩总折不好角,志愿者便握着他的手耐心引导,当他终于独立完成一个歪歪扭扭的爱心时,激动的笑容里满是成就感。孩子们将爱心放在画作旁,如同盖上“快乐印章”,教室里的笑声成了最动人的旋律。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分发牛奶,冰凉清爽的饮品让孩子们格外满足。“谢谢哥哥”“谢谢姐姐”的稚嫩声音此起彼伏,李文豪感慨道:“简单的陪伴能带来这么多快乐,一切都很有意义,未来想做更多事。”
互动结束后,杨诚嘉代表团队与福利院老师、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老师们谈及孩子时满是疼爱,介绍道:“这里的孩子多是找不到父母的,7到18岁不等,更需要用心呵护。我们日常教学最看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优秀、值得被爱。”
提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老师语气欣慰:“国家补助力度加大,孩子们生活条件改善,宿舍整洁、三餐营养均衡,课程涵盖文化、艺术、康复等,力求全面发展。”但她也坦言,特殊教育压力大,部分老师难以长期坚持;更让人操心的是,孩子18岁转到社会福利院后,如何融入社会、找到工作,需要更多社会关注支持。
随后,王天天、杨诚嘉在老师带领下参观了大龄孩子的学习场地,他们正专注学习缝纫、手工等技能,对未来的憧憬藏在认真的神情里。虽因隐私保护未留照片,孩子们努力的模样却深深印在志愿者心中。
离开时,夕阳为教学楼镀上金边,志愿者们心中既有温暖,也多了份责任。他们深知,这些孩子虽有特殊障碍,却同样拥有天真心灵与对生活的热爱。团队成员表示,会整理见闻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等具体建议。“这次‘心光同频’只是开始,我们会坚守‘守望童行’的承诺,让关爱一直传递。”
(通讯员 叶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