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长江,奔涌着生机与活力。为深入践行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理念,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7月10日至17日,河海大学海洋学院“江海潮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开启了为期7天的长江沿岸社会实践之旅。
溯流探清源:守护一江碧水 守护长江,水质是关键。在南京中山码头至鱼嘴湿地公园的长江岸段,实践团成员们化身“水质侦察兵”。成员们手持便携式水质检测仪,顶着烈日,在多个点位对溶解氧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细致的现场监测。这些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将在后续整理分析后,绘制成该段流域的“污染热点图”,为地方环保部门精准施策、治理水污染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每一次弯腰取样,每一次数据记录,都是成员们对长江生态的用心丈量。

(实践团成员进行水质监测 通讯员摄)
问计于江畔:倾听产业脉搏 长江滋养万物,也哺育着沿岸的生计。实践团成员走进长江沿岸典型的鱼类养殖池塘,与辛勤劳作的养殖户们促膝长谈。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养殖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技术瓶颈和市场困境?销售渠道是否顺畅?面对成员们的提问,养殖户们敞开心扉,耐心解答。这些带着“泥土味”和“鱼腥味”的交流,让成员们真切触摸到了长江沿岸水产养殖产业链的脉络,也感受到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这份来自一线的“田野笔记”,是成员们思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重要依据。

(实践团成员与养殖户交谈 通讯员摄)
宣教进社区:共筑绿色家园 保护长江,需要全民参与。实践团的最后一站,成员们来到了托乐嘉街区。在这里,成员们不再是单纯的观察者和调研者,更成为了长江保护的“宣传员”。团队成员精心设计制作的生态保护宣传单,承载着成员们对母亲河的关切。成员们向社区居民热情讲解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科普长江对于整个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意义,号召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守护一江清水、两岸葱茏。看到居民们认真阅读传单、频频点头,成员们心中充满了传播绿色理念的成就感。

(实践团成员进行生态宣传 通讯员摄)
短短七天的实践,行程紧凑而充实。从溯源校史到监测水质,从访谈农户到社区宣传,“江海潮生”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成员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长江的生态保护,关乎的不仅是眼前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更是沿岸经济长远发展的根基,是万千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它既是生态命题,更是发展命题。
“江海潮生”,寓意着江河湖海生生不息的力量,也象征着青年一代蓬勃的朝气。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的“接力跑”。河海大学海洋学院“江海潮生”实践团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但我们守护长江、服务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歇。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进展,将实践中的所学所思融入专业学习,矢志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继续为这条母亲河的永续发展注入澎湃动能。(通讯员 杜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