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8 关注:
来源:食韵徽州实践队
一、调研背景与意义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明确提出要让非遗从 “文化记忆” 转变为 “产业动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文化活力。徽州地区作为徽文化的核心发源地,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其中徽州粿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深厚的民俗内涵,成为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徽州粿食面临多重发展困境。一方面,传统制作工艺依赖口传心授,年轻一代学习意愿低,导致技艺面临失传风险;另一方面,粿食的市场认知度局限于本地,未形成规模化传播,且产品配方、包装设计较为传统,难以满足当代消费者对健康、美观的需求,商业化程度严重不足。基于此,食韵徽州实践队以 “徽州粿食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 为课题,开展专项调研与实践活动。
(二)调研意义
文化保护层面:系统梳理徽州粿食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民俗故事,建立文化档案,填补当前徽州饮食类非遗研究的细节空白,为技艺传承提供理论支撑。乡村振兴层面:探索粿食文化与乡村文旅、特色产业的结合路径,通过产品创新与市场推广,助力徽州地区打造特色饮食 IP,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践育人层面:团队成员跨专业协作,将食品科学、社会学、新媒体运营等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青年群体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与传承责任感。
二、调研概况
(一)调研团队
本次调研由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食韵徽州实践队” 负责,团队成员共 6 人,均为 2024 级学生,涵盖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分工明确:朱毅担任队长,统筹整体调研进度;张翔负责食品科学相关的粿食配方改良与工艺优化;戚志祥主导新媒体宣传,包括短视频拍摄剪辑与平台运营;唐正文设计调研方案并开展数据分析;刘强林制定产品推广策略;唐天乐负责全程记录与汇报材料整理。团队邀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田春雨讲师担任指导教师,提供专业方向与实践方法指导。
(二) 调研时间与地点1.调研地点:以安徽省黄山市为核心调研区域,重点走访休宁粿食工坊、屯溪老街老字号店铺、黄山景区及周边社区,覆盖粿食制作源头、销售场景与消费群体集中区域。
(三)调研方法
文献研究法:前期查阅《徽州饮食文化志》《安徽非遗名录》等文献,梳理徽州粿食的历史发展脉络、地域特色及政策支持背景,为调研奠定理论基础。实地访谈法:走访 12 位粿食制作传承人、5 家老字号店铺经营者及 3 位餐饮行业专家,深入了解传统工艺细节、传承困境及市场需求,挖掘粿食背后的民俗故事(如节庆食用习俗、家族传承故事)。问卷调查法:在黄山景区、屯溪老街社区发放问卷 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86 份,分析不同年龄、地域消费者对粿食的口味偏好、购买意愿及改良需求。参与式观察法:在休宁粿食工坊全程观摩粿食制作过程,从选材(如清明粿的艾草采摘、米浆制作)、揉面、包馅到蒸制、冷却,记录每一步工艺要点与操作技巧。
三、调研内容与结果
(一)徽州粿食文化传承现状
历史与工艺梳理
徽州粿食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最初为祭祀用品,后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成为节庆、婚丧嫁娶等场景的特色食物。其制作工艺极为讲究,以 “米” 为核心原料,需经过 “泡米 - 磨浆 - 压干 - 揉面 - 包馅 - 塑形 - 蒸制” 七大步骤,不同品类的粿食在工艺上各有差异:
传承困境分析
通过访谈与问卷数据,团队发现徽州粿食传承面临三大核心问题:
(二)消费者需求与市场分析
基于 286 份有效问卷,团队对消费者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
口味偏好:45% 的消费者偏好 “咸鲜口”(如咸菜笋干馅),35% 偏好 “甜口”(如豆沙馅),20% 希望推出 “低糖、低脂” 的健康口味;
购买场景:60% 的消费者选择在 “旅游景区、特产店” 购买,25% 在 “社区便利店”,仅 15% 会通过线上渠道购买;
改良需求:72% 的年轻消费者(18-30 岁)希望粿食“减小分量、便于携带”,65% 关注 “包装设计美观度”,58% 愿意尝试 “粗粮、杂粮” 等健康配方的粿食。
(三)文化传播与产品创新实践结果
1. 宣传推广成果低糖清明粿:将传统糯米面与全麦粉按 7:3 比例混合,减少糖分添加,艾草用量增加 20%,提升清香口感,适合健康饮食需求;
• 包装与文创设计:设计 1 套融入徽州元素的包装与文创产品:粿食包装:采用徽派建筑的 “马头墙” 纹样,主色调为青灰色与米白色,标注 “徽州粿食” 品牌标识及制作工艺简介,分为 “单颗装”(便于携带)与 “礼盒装”(适合送礼);
文创产品:包括粿模冰箱贴(复刻传统木质粿模图案)、《徽州粿食食谱手册》(收录 8 款经典粿食制作方法)、艾草香包(提取粿食制作中的艾草元素,兼具美观与实用)。
四、问题总结与发展建议
(一)核心问题总结
1. 传承断层:传承人老龄化、年轻一代参与度低,技艺面临失传;五、调研总结与实践反思
(一)调研成果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通过 “调研 - 创新 - 落地” 的闭环实践,取得了三方面成果:
1. 文化研究成果:完成 3 万字《徽州粿食文化传承现状与创新发展策略报告》,系统梳理粿食历史、工艺与传承困境,为后续研究提供详实资料;(二)实践反思与展望
1. 不足与改进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 “保护原真性”,更需要 “创新生命力”。只有让传统与现代接轨、文化与产业融合,才能让徽州粿食这类非遗美食真正 “活” 在当下,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纽带与经济动力。
六、附录
1. 《徽州粿食制作工艺记录表》
食韵徽州实践队
2025 年 8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