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心光同频,守望童行——关爱特殊教育调研帮扶团队”的6名信息安全专业学子,在指导教师田春雨带领下,走进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叶珍儿、杨诚嘉、王天天、丁俊等携带牛奶等物资,通过绘画教学、手工指导、作业辅导等形式陪伴儿童,并就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现状与未来需求开展调研。
团队抵达后,首先了解福利院基本情况。此处儿童年龄集中在7至18岁,均为派出所多方寻找父母无果后接收的对象,部分儿童因残疾、疾病或意外导致身体机能受限。
福利院日常教育中,教师以鼓励式引导为主,帮助儿童建立表达自信,逐步改善其沉默内向的状态。硬件设施方面,明亮的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康复室设有专业器械,图书角绘本按年龄段分类规整,课程涵盖书法、手工、康复训练等,内容丰富。据介绍,近年来国家加大补助力度,儿童的衣食住行及教育需求均得到充分保障,且有充足的教师与志愿者参与服务。
实践期间,团队结合儿童特点开展多项活动。绘画教学中,杨诚嘉带领儿童进行基础创作,丁俊协助分发工具,帮助包括盲童在内的特殊儿童完成首次绘画尝试;手工环节,叶珍儿通过手把手指导,帮助孩子们掌握叠爱心技巧,提升其动手能力;作业辅导时,李文豪用生活化案例讲解数学应用题,王天天则通过标注五角星等方式肯定儿童的作答成果,增强其学习信心。
物资分发环节,团队注重细节关怀:王天天协助低龄儿童处理牛奶包装,丁俊及时为牛奶过敏儿童更换果汁,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安全接受物资。这些行动既满足了儿童的实际需求,也通过耐心互动传递了尊重与关怀。
调研中,团队了解到,尽管有政策与社会支持,教师仍承受较大心理压力——部分儿童因过往经历存在夜间哭闹、自卑拒交流等情况,需要24小时密切关注。但教师群体始终坚守,源于对儿童生命力的珍视:孩子们画作中圆圆的太阳图案,正是他们对生活热爱的直观体现。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关爱行动,更是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团队将梳理实践中观察到的现状与问题,形成调研报告,为特殊儿童的成长支持提供参考。通过实际行动,淮师学子以青春力量践行社会责任,让关爱与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儿童。
图:李文豪/文: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