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杰)8月1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红色基因深植八皖,奋进五年再启新篇”点亮八皖实践团,奔赴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近距离触摸淮河文化的历史脉络,深刻感悟蚌埠地区的红色革命精神,为校园文化实践教育注入鲜活动力。
图为镂空龙耳罍。(曹杰 供图)
走进蚌埠博物馆,古朴厚重的氛围扑面而来。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首先来到“淮河文明”展厅。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陶器,到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再到明清时期的民俗文物,一件件实物展品串联起淮河流域数千年的文明进程。当看到距今8000多年的骨笛、造型独特的淮河流域特有的陶甗时,历史专业的学生们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并不时与同伴交流见解。“课本上的‘淮河文化’终于有了具象的载体,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我对地域历史的理解更立体了。”。

图为瓷器青铜(曹杰 供图)
在“红色记忆”展区,孙以贤等革命烈士的事迹陈列成为焦点。泛黄的战地书信、锈迹斑斑的战斗武器、复原的地下工作场景,辅以讲解员生动的讲述,将学生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听到孙以贤为传递情报与敌人周旋、最终壮烈牺牲的故事时,现场一片肃穆,不少学生眼含热泪。“和平年代更要铭记先烈,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安宁,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和珍惜。”一名参与活动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表示。
图为战前分析。(曹杰 供图)
互动体验环节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在数字展厅,大家通过VR技术“穿越”到古代淮河岸边,感受先民的生活场景;在文创工作坊,尝试用陶土制作简易文物模型,体验文物修复的乐趣。这种“看、听、做”相结合的方式,让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可感,也让学生们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蚌埠博物馆负责人表示,高校学子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此次淮北师范大学的研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实践,也为博物馆注入了青春活力。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
图为VR场所 (曹杰 供图)
高校的合作,开发更多适合青年群体的文化体验项目,让历史文化和红色精神在青年一代中更好地传承发扬。
据悉,此次活动是淮北师范大学“行走的思政课”系列实践之一,旨在通过实地探访历史文化场馆,引导学生从地域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参与学生纷纷表示,此次蚌埠博物馆之行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力量,未来将把这份感悟融入学习生活,努力成为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