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青春对话·00后与革命者的隔空问答 烈士墙前的七个追问——淮北师大计算机学子在蚌埠革命历史陈列馆的思辨之旅

发布时间:2025-08-22 关注:

来源:李怡卿 淮北师范大学

开篇:没有麦克风的对话 
2025年7月14日13:00,淮北师大计算机学院七学子静坐英烈墙前。2176个鎏金名字在午阳下流淌光辉,他们翻开笔记本,向历史发出灵魂叩问。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先烈的敬意与对未来的思考。七位学子,代表着新一代的计算机科学探索者,他们在这里,不仅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汲取力量,将科技的火种传承下去。笔记本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是他们对话历史的方式,也是他们向未来发起挑战的宣言。他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能够将科技的力量用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福祉。在英烈墙的见证下,他们立下誓言,要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问:关于恐惧(问周大兴烈士·16岁)
队员我凝视照片:“枪响时您真的不发抖吗?”
文物作答:1948年3月11日日记(展柜原件)
“昨夜又梦娘煮红薯粥...尿湿裤子才惊醒”  
“但想起识字班小妹说‘哥是护村队’,提梭镖冲进晒谷场”  
现场发现:
日记本夹着半块焦黑红薯干,队员王哲含泪道:“他至死留着梦里的温暖。”  
 
 
 
第二问:关于技术(问军工技师陈铁柱)
队员袁文富指土制地雷:“没有3D打印怎么造武器?”
文物作答:1947年延时雷(玻璃展台)*
主体:美孚煤油桶  
引信:闹钟机芯+自行车链条  
炸药:化肥提纯硝酸铵  
数据震撼:
弹壳刻着公式“NH₄NO₃→N₂O+H₂O”,队员计算纯度达82%:“超过当时国军制式炸药。”  
 
 
 
第三问:关于选择(问学生党员林梅)
队员卢雪儿读绝笔信:“若重生会改选吗?”
文物作答:1949年4月20日血书(恒温展匣)
“求仁得仁,死而无怨”  
“唯愿后生知:吾等赴死,为汝等自由择路之权”  
时空连接: 
血书旁陈列着林梅的准考证——报考专业竟是“机械工程”。队员吴琳将校园卡贴向展柜:“学姐,我们正读您梦想的专业。”  
 
 
 
第四问:关于平凡(问民工张王氏)
队员刘俊豪看统计表:“普通人凭什么改变历史?”
文物作答:1948年支前账本+砍刀(并置展柜)
账本记录:张王氏献梨树33棵  
砍刀木柄刻满“正”字,每道代表砍伐1棵树  
泪目细节:  
队员发现刀柄缠着褪色红布——正是她出嫁时盖头的残片。  

第五问:关于爱情(问战地护士徐慧) 
队员尹昊天指订婚照:“两年不见面如何坚守?”  
文物作答:1946-1948年药箱(皮质)
箱盖内贴恋人照片,边缘被手指摩挲至模糊  
夹层藏12封未寄信,最短仅三字:“安,念,等”  
爱的密码:
队员破译药瓶标签暗语:“葡萄糖”=已转移,“阿司匹林”=危险勿来——她用专业守护爱情。  
 
 
 
第六问:关于学习(问工人党员马大勇)
队员张雨晨翻夜校课本:“字都认不全怎么革命?”
文物作答:1925年《共产党宣言》(批注本)
第7页注音:“剥削(bāo xiāo)”  
第23页画火柴人图解“剩余价值”  
震撼批注:
封面内侧写着:“昨日学‘全’字:人王为全。吾谓:人众方全——同志齐心,方为大同。”  
 
 
第七问:关于我们(全体队员问英烈墙)
“这盛世如您所愿了吗?”
文物作答:烈士遗愿墙(专题展区)
周大兴:“想坐火车看长江大桥”  
徐慧:“建不收钱的医院”  
林梅:“女子都能上大学”  
青春回应:
七人将校园卡按向展窗,玻璃映出当代大学生与年轻烈士的重影:“您绘的蓝图,我们正用代码写入现实!”在图书馆的角落,他们围坐一桌,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跳动着一行行代码。他们讨论着如何将创新思维融入到每一个项目中。"我们的梦想,是让技术成为连接未来的桥梁。"他们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团队合作,能够将理论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工具。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用实际行动向那些为国家献身的英雄致敬。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