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驻足洪庆街道:阅览书画艺展,感味农民文学

发布时间:2025-08-22 关注: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 杜豫贞

    7月17日清晨,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觅泥土馨香,寻秦川犁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循着乡土文化的踪迹走进西安市灞桥区,深入洪庆文化艺术基地实地走访,在实景观察里感受乡土文化的鲜活。
图为路桄畅老师、杨民社老师、王建西老师与实践团合影  通讯员 赖屿楦 摄
    实践团先抵达西安市灞桥区的洪庆文化艺术基地。灞桥诗词学会副会长路桄畅老师热心地为实践团成员介绍洪庆文化艺术基地的历史由来以及发展。路桄畅老师用清晰的脉络为团队搭建起认知框架,让成员们得以近距离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一踏入基地展厅,浓郁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乡土文化的生命力在每一处角落蓬勃绽放。墙上悬挂的一幅幅书画作品,皆是基地社员用笔墨书写的生活感悟。其中,传统水墨画尤为引人注目:创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乡村生活的细微肌理,都在墨色的浓淡交错间鲜活跃出。这些画作既承载着黄土大地的厚重底蕴,又流露着农家生活的质朴温情,让人一眼便能读懂其中的乡土情怀。书法作品则呈现出多元的风格特色:有的作品笔势轻盈流畅,如山间溪涧顺势奔涌,字里行间透着自然灵动的气息;有的作品笔锋刚劲遒劲,似千年古松深扎根脉,尽显沉稳磅礴的气势;还有的作品兼具刚柔,笔画疏密有致,既藏着传统书法的韵味,又融入了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更令人心生触动的是创作者的年龄跨度,从头发花白、手握毛笔几十年的资深书法家,到脸庞稚嫩、笔画尚显生涩的小学生,不同年龄层的笔迹在此汇聚交融,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文化长河,既见证着老一辈对乡土艺术的坚守,也展现着新生代对文化传承的热情,生动印证了乡土艺术的鲜活状态。
    搭建展示平台,是激活乡土文化活力的首要一步。洪庆文化艺术基地不仅设有常设展厅,还会定期策划举办书画展览,打破了农民艺术家创作的“封闭性”,让这些承载着乡土记忆的作品得以走进公众视野,与更多人产生情感联结。那些记录春节贴春联、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等传统节庆的作品,在展览中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共鸣。有人从画中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乡村生活,有人感受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快乐,让乡土文化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除了线下展览,线上传播渠道的搭建同样重要。
    协会鼓励农民文学创作者们踊跃投稿,无论是描写乡村风景的散文、记录生活点滴的诗歌,还是讲述农家故事的短篇小说,只要饱含真情实感,都能在公众号上获得展示机会,从此打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将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农民文学作品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看到农民创作者的才华。《灞水两岸》公众号能为农民文学传播助力,短视频平台同样具备巨大潜力。如今,短视频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之一,其直观、生动的特点,恰好能展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农民文学的发展之路或许艰辛,途中可能会遇到传播范围有限、年轻创作者匮乏等挑战。只要有更多像路桄畅、杨民社这样的文化守护者,愿意深耕乡土、默默奉献;有更多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将创新思维与传统文脉相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便会愈发坚实稳固,而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要的文化支撑,也必将愈发强劲有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