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学子金秀探瑶绣:为古老技艺寻找时代坐标
时间:2025-08-02 22:54:33 关注:
2025年4月20日至7月3日,广西师范大学“金绣前程”学生团队深入广西来宾金秀瑶族自治县,围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织绣的传承挑战与创新发展主题,重点聚焦其赋能旅游新业态的潜力,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前期调研筹备工作。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调研团队,旨在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架设传统工艺与现代需求之间的桥梁,为非遗活态传承探索新路径。
青年集结:回应非遗传承的时代课题
瑶族织绣作为承载瑶族历史记忆与审美精髓的文化瑰宝,正面临核心技艺传承人青黄不接、传统产品与现代生活脱节、市场认知度不足等现实挑战。基于此,广西师范大学一批关注文化传承的学生组建了“金绣前程”瑶族织绣调研团队。团队名称中,“金”指向调研地金秀,“绣”紧扣研究对象织绣,而“金绣前程”的谐音“锦绣前程”,既隐喻团队助力非遗焕发新生的使命,也寄托着对这一文化遗产未来发展的深切期许。
理论筑基:明晰方向与路径
为确保调研科学性与针对性,团队系统检索研读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文旅融合驱动区域发展等领域的学术文献与政策文件,并重点剖析了多个非遗项目成功转化为旅游吸引物或文创产品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团队构建了清晰的研究框架,最终确立《文旅融合视域下非遗创新传承赋能旅游新业态的路径探索——以金秀瑶族织绣为例》为调研主题,着力探索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升级新动能的有效机制。
田野蓝图:精心编织
调研网络团队精心绘制了覆盖多维度、多层次的调研路线图,涵盖文化地标深度访、工坊基地一线察以及传统村落活态观三大类别。文化地标包括金秀瑶族博物馆和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前者用于系统梳理织绣历史脉络与艺术特色,后者便于掌握非遗保护政策与传承人谱系;工坊基地调研点选取了“瑶凤凰”瑶族织绣屋与“瑶服世家”妇字号基地,旨在实地考察设计生产销售现状并了解从业者诉求;传统村落则聚焦罗香乡古占瑶寨、六巷乡下古陈村及金秀镇六段村,通过深入原生态文化环境观察织绣在日常生活中的存续状态与社区参与度。为确保行程高效可行,团队规划以县域客运巴士为核心交通工具,辅以共享单车解决短途接驳问题,并提前掌握线路时刻与票价信息,制定突发交通状况应急预案。
调研利器:科学工具与周全保障
为精准捕捉多元主体观点,团队设计了差异化调研工具:面向游客的问卷侧重其对瑶族织绣的认知度、现有产品评价(设计、价格、实用性)及创新产品期待;面向本地居民与传承人的问卷聚焦技艺传承现状、市场化态度与政策需求。问卷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发放,后续将借助统计软件进行严谨分析,为问题诊断与对策提供支撑。此外,团队统一制作标识性队旗,编制深度访谈提纲,并备妥学校盖章的正式调研介绍函,以专业形象保障地方对接顺畅。 整装蓄力:深入田野启新程
通过系统的理论准备、周密的路线规划与科学的工具设计,广西师范大学“金绣前程”团队已完成实地调研的全部筹备工作。团队成员表示,将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与学术态度深入基层,倾听多元声音,记录真实案例,力求为破解瑶族织绣传承困境、探索其创新发展的本土化路径贡献青年智慧,以实际行动响应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
作者:张婷 孙瀚雅 廖美萱 梁芯瑞 梁梓耘 曹晓玉 来源:大学生之声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