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和乡村发展,长安大学“擎两路薪火探雪域通衢·聚川藏红韵颂天路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近日走进西藏林芝市嘎拉村,积极参与林芝镇第八届尼洋旅游文化节,通过多种形式推广普通话,架起民族交流的桥梁。
7月22日,以“民族团结一家亲·策马奔腾颂党恩”为主题的尼洋旅游文化节隆重开幕。实践队一抵达现场,便受到当地藏族村民的热情欢迎。村民们手捧洁白的哈达,以传统礼仪向队员们表达诚挚问候,“扎西德勒”与“欢迎你们”的问候声交织在一起。这质朴的礼节让队员们瞬间感受到当地群众的淳朴热忱,心与心的距离悄然拉近,也让大家对接下来的交流充满期待。
图为藏族村民为实践队队员赠送哈达 范智宣摄
开幕式上,藏族同胞通过精彩的歌舞表演,展现了雪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实践队员主动与村民互动,用普通话请教舞蹈的名称和含义,村民们耐心解释并尝试用普通话复述。这种双向交流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文化在语言交融中焕发新的活力。
图为队员与藏族村民交流舞蹈文化 范智宣摄
文化节期间,实践队通过分发普通话宣传手册、开展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村民普及普通话知识。村民们认真阅读手册,积极提问,队员们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解答。
图为队员为藏族村民分发宣传手册 范智宣摄
期间,队员们还采访了文化节志愿者们。这支由多民族伙伴组成的队伍,用普通话流畅沟通、默契配合。简单的语言互动间厚植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共识,为雪域高原的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筑牢了语言相通的根基,这不仅传递了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更让文化交融的理念在交流中自然浸润。
图为队员与志愿者沟通交流 范智宣摄
实践队员携带普通话宣传手册和提前准备的手绘画驻足时,七八个藏族孩子主动围拢过来。从交流中能清晰地感受到,当地孩子的普通话普及成效显著,他们不仅能用普通话流畅问候,还主动结合手册内容向队员们提问。队员们结合手册为孩子们细致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向他们赠送写有祝福的手绘画。收到礼物后,孩子们立即用普通话认读画上内容,随后回赠了自制的藏语贺卡。孩子们流利的普通话与真诚的回礼,既印证了推普工作的实践价值,也坚定了实践队员们持续参与这项工作的信心与动力。
图为队员与藏族孩子互赠祝福 梅蓝心摄
图为藏族孩子们对队员的祝福 马若娴摄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非单纯的语言传递,而是在文化交融中筑牢民族团结根基。当“你好”能跨越方言壁垒,当普通话能成为交流的通用语,各族人民的心就会贴得更近。实践队在嘎拉村深刻认识到,语言是打通心灵的“通衢”,是凝聚合力的“经纬”。从乡村振兴的实践场到民族团结的同心圆,推普工作始终以语言为核心支点,让不同民族的精神世界得以在共通的语言语境中相互映照。它以语言为媒,让各族人民在思想共鸣中凝聚共识,在文化交融中携手前行,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纽带,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