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红韵润心传薪火,非遗启智向新程

发布时间:2025-09-06 关注:

来源:“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2025年7月6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盐城德馨医院青年路儿童康复中心,为孤独症儿童带来充满红色文化与非遗魅力的一天。实践团队成员黄沁怡、戚艺娴、陶静雯等通过红色文化课、非遗手工课、创意美术课等多元化课程,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融合历史传承与艺术创造的成长之旅。
        上午8时30分,志愿者们已完成康复中心活动场地的布置,准备好红色文化教具、非遗漆扇制作材料及美术绘画工具。8时50分,在康复中心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入场。志愿者们面带笑容,轻声细语地引导孩子们就座,现场氛围温馨而期待。
        上午9时,由黄沁怡、戚艺娴主讲的“盐城红色文化启蒙——新四军”课程正式开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盐城为什么被称为‘英雄城’吗?”课程以提问互动开场,戚艺娴通过展示盐城大铜马雕塑图片,带领孩子们走进家乡的红色历史。黄沁怡则生动讲述了“小战士机智送信”的小故事,当讲到小战士勇敢躲避敌人时,孩子们纷纷瞪大眼睛,沉浸在紧张刺激的故事情境中,仿佛与小战士一同经历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在“勇敢姿势模仿”环节,志愿者们鼓励孩子们挺起胸膛,模仿新四军战士的英勇姿态,并为每位“小勇士”贴上“勇敢星”贴纸。“看,这是保护我们家乡的英雄队伍!”黄沁怡指着PPT上的新四军战士形象,引导孩子们感受英雄们的勇敢与担当。课程最后,全体孩子齐声宣誓:“学习战士品格,勇敢面对挑战!”稚嫩的童声中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敬。
       上午9时40分,“趣味漆扇制作”非遗手工课在陶静雯、黄沁怡的带领下展开。“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做一把特别漂亮的扇子,它可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哦!”陶静雯展示着精美的漆扇图片,孩子们立刻被五彩斑斓的图案吸引。黄沁怡详细讲解了漆扇制作步骤,并示范如何用遮蔽胶带设计图案、用安全颜料涂色,带领大家沉浸式体验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在动手制作环节,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拿起小漆刷,在扇面上涂抹自己喜欢的颜色,还不时请教志愿者:“老师,这样涂色可以吗?”陶静雯和黄沁怡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位孩子,帮助他们粘贴金箔点缀扇面。当一把把独一无二的漆扇在吹风机的热风中逐渐干透,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仿佛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下午2时30分,戚艺娴、陶静雯主讲的“漂亮的糖果”美术课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甜蜜的艺术之旅。“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哪些颜色和形状的糖果呀?”戚艺娴拿出五颜六色的糖果图片,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我见过红色的圆形糖果!”“我见过紫色的方形糖果!”
        陶静雯引导孩子们观察糖果的轮廓和色彩,鼓励他们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自己心中的糖果。“除了漂亮的外表,我们还要记得少吃糖果保护牙齿哦!”戚艺娴配合生动的示意图,用童趣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吃糖过多对牙齿的危害,孩子们认真地点头,仿佛记下了重要的小秘密。当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糖果画作完成时,志愿者们为每位孩子送上了贴纸奖励,肯定他们的创意与认真。
从红色历史的英雄故事到非遗漆扇的匠心制作,再到甜蜜糖果的艺术描绘,这一天的课程打开了孤独症儿童感知世界的新大门。志愿者们用耐心与爱心,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文化传承的种子,让他们在艺术创造中感受快乐、提升能力。此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难忘的体验,更展现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活动不仅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了文化感知与艺术创作的机会,更通过“课程+康复”的融合模式,探索出特殊儿童教育的创新路径。未来,“绿芽”志愿者协会将持续完善课程体系,让更多孩子在文化浸润中感受成长的力量。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