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力,筑梦童心成长
发布时间:2025-09-06 关注:
来源:“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作为“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小红书账号的运营者,这段旅程让我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也深刻理解到新媒体运营对公益志愿活动传播的重要价值。以下是我在账号运营工作中的心得与感悟。
“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绿芽”志愿者协会暑期志愿服务团队的线上窗口,核心使命是打造寓教于乐的假期成长环境,传递公益温度与教育价值。我首要任务是精准把握定位,让账号内容既贴合志愿服务实践,又契合小红书平台的年轻、活力、关注成长的用户生态 。
在运营初期,我深入梳理团队服务逻辑。团队以多片区(如淮安、红梅东村社区、常州、苏州太仓等)活动为依托,涵盖传统文化浸润、素质拓展、知识科普等多元内容。通过小红书,我们向家长群体传递科学育儿理念,向大学生群体展现志愿风采,向社会传递公益正能量,为后续内容策划筑牢根基。
内容是账号的灵魂,而志愿服务活动则是内容的富矿。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会与负责人深度沟通,提前挖掘亮点:常州片区将足球元素融入社区活动,“运动 + 互动”模式充满趣味;苏州太仓片区结合地域文化,开展特色课堂 。我会围绕这些亮点,策划笔记主题,让内容既有故事性,又能传递活动价值。
在活动中,团队成员用镜头捕捉的关键画面——孩子们专注参与课堂的神情、志愿者耐心引导的瞬间、活动成果展示的精彩场景,成为后续文案创作的鲜活支撑,让用户能直观感受到活动的温度与成效。
小红书的文案,需要在活泼生动与价值传递间找到平衡。我尝试以“参与者视角”书写,让文字既有现场感,又能引发共鸣。比如写苏州衡悦社区的干花活动,我这样描述:“‘老师!干花为什么不会坏呀?’面对孩子们的疑问,志愿者包佳敏老师用趣味科普解答:原来“倒挂法”保存干花是靠重力让花朵保持形态,科学与生活的联结瞬间get!”用细节唤起用户对童年、对公益的共情,让生硬的活动回顾,变成有温度的成长故事。
同时,善用平台标签与热门话题,#暑期社会实践 #儿童教育 #志愿青春 等,拓宽内容传播面,让更多关注儿童成长、公益实践的用户发现我们,实现从“内容发布”到“价值传播”的跨越。
运营不只是内容输出,更是团队与用户的“桥梁”。对内,我需与负责人保持高频沟通:同步活动传播需求,确保素材质量;活动后及时反馈用户评论与建议,推动服务优化。对外,认真对待每一条用户互动:回复家长对活动形式的好奇,感谢网友对志愿行动的点赞,在互动中沉淀忠实粉丝,呼应用户需求,增强账号粘性。
定期复盘数据是运营的“必修课”。我会关注笔记的浏览量、点赞收藏数、粉丝增长曲线,分析不同内容的传播效果:发现“课堂成果展示 + 成长故事”类型笔记互动率更高,后续便强化这类内容;地域特色明显(如苏州太仓在地文化课程 )的笔记,能吸引本地用户关注,便优化地域标签运用 。通过数据反馈,不断调整内容策略,让账号运营更贴合用户需求,实现“流量”与“价值”的双向提升。
这段运营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公益与新媒体的结合,能让“童心筑梦”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每一次笔记发布,都是在为儿童成长发声、为志愿精神代言;每一次用户互动,都是公益价值的传递与延伸。
“以青春之笔,绘童心筑梦画卷”,运营“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小红书账号的过程,是我与团队、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旅程。我坚信,只要持续用真诚做内容、用专业做运营,这个小小的线上窗口,定能汇聚更多爱心与力量,让“童心筑梦”的光芒,照亮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