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靛蓝晕染童心,竹筷撬动新知

发布时间:2025-09-06 关注:

来源:“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七月的苏州浸润在温润的夏风里,2025年7月18日清晨,“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团队踏进衡悦社区活动中心。红蓝交错的扎染布幔悬于窗前,竹筷与乒乓球的碰撞声清脆作响,孩童们晶亮的眼眸中倒映着千年非遗的光泽。作为团队的“记录者”与“传播者”,我肩负通讯稿撰写、新闻稿编辑及公众号视觉设计的使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捕捉每一帧文化薪火传递的瞬间。
一、案头灯下的筹备:编织宣传经纬
活动前夜,案头铺满扎染纹样图鉴与力学原理图解。我反复推敲双主题融合的逻辑脉络——如何让“布上魔术”的匠心与“筷间巧劲”的智慧在文字中对话?最终确立“以染缬传承美学基因,以竞技唤醒科学本能”的核心框架。公众号排版则提取靛蓝色为视觉基调,映衬扎染艺术价值,让文化符号跃然屏上。
二、活动现场的凝视:定格双课堂精髓
晨光漫过窗棂时,扎染课堂已氤氲开靛蓝的芬芳。顾暑暑轻展素布,指尖翻飞间演绎“绞缬如云、蜡缬成脉、夹缬生花”的现代幻化。当她说出“捆扎力度决定纹样呼吸的节奏”时,我透过照片看到前排女孩屏息抚过布褶的虔诚。最动人的时刻发生在实践环节:一个扎着羊角辫的男孩拆开布结,螺旋纹如星河倾泻而出,他举着方巾雀跃高喊:“看!我的星空诞生了!”  
未待蓝染余韵散尽,颜欣雨的“筷子乒乓”课堂已掀起科学风暴。她以竹筷轻点球面:“古人投壶讲究巧劲,今人运筷亦需四两拨千斤。”分组挑战时,穿条纹衫的男孩屡次失手,经指导后忽然顿悟:“斜着夹球像杠杆!”——这一力学顿悟成为新闻稿中“东方智慧现代转化”的关键案例。
三、深夜屏前的淬炼:赋活实践精魂
活动落幕后的深夜,我伏案将白日鲜活的场景凝练成文字。通讯稿《巧劲启新知,美育陶童心》聚焦两个经典镜头:扎染拆解时孩童瞳孔里的星芒与竹筷巧妙夹球时迸发的科学灵光。文中特别引述学生感悟:“调整角度后夹得又快又稳”,以此印证“巧劲胜蛮力”的文化哲思。  
公众号设计则进行视觉再造:主图采用顾暑暑指导学生染布的场景,靛蓝染料在棉布上晕染的色调化作主题颜色。
四、沉淀与期许:记录者的文化使命
当扎染方巾在夏风中轻扬,当竹筷托起乒乓球稳稳落入竹筐,我透过镜头看到的不仅是活动成效,更是文化基因在新生代血脉中的奔涌。作为传播者,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将顾暑暑指尖的绞缬技艺、颜欣雨口中的力学智慧,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文字与影像。这份实践心得不仅是工作总结,更是一份宣言:我将继续以笔为梭、以屏为帛,在每篇稿件、每帧设计中编织传统文化的当代经纬。
或许传播的意义就是这样:我们不是太阳,只是举着镜子的人,把角落里的光折射给更多人看见。那些布料拆解时的惊叹,竹筷找准支点的笑容,会在某天突然苏醒,长成他们生命里的文化年轮。
愿每个孩子拆开生活褶皱时,都能遇见属于自己的那片靛蓝星空;每次竹筷与乒乓的轻触,都成为撬动未来的第一支点;也祝愿我们“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团队在志愿授课上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