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与对童心的向往,加入了“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假志愿活动团队。当7月18日的朝阳洒满校园,我知道,这场以爱为底色、以知识为画笔的志愿教学之旅,将成为我青春里最珍贵的印记。从前期教案的反复打磨到课堂上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星光,每一个瞬间都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而志愿精神,正是连接爱与梦想的桥梁。
志愿教学的准备过程,是一场与细节的“较真”。接到7月18日的教学任务后,我便开始琢磨如何让课堂既有趣又有料。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决定将“实践+理论”结合作为核心思路,分别设计了“植物小课堂”和“光影小课堂”两个主题课程。编写教案时,我反复调整知识的深度,把植物构造、光学原理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制作PPT时,特意选用明亮活泼的配色和生动的卡通插图,只为让视觉效果更贴近孩子们的认知习惯;设计课堂提问时,我在难度梯度上反复斟酌,既要有基础巩固题,也要有激发探究欲的拓展题。为了确保课堂节奏流畅,我对着空教室进行了三次模拟授课,录下视频反复回看,调整语气语调、优化互动环节,甚至连板书的布局都在草稿纸上画了又改。那时的我,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念头:孩子们的每一分钟课堂时光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我的准备多一分细致,他们的收获就多一分扎实。
上午的种地实践活动,让我与孩子们的距离在泥土芬芳中悄然拉近。当我带着向日葵幼苗走进菜园时,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与期待像阳光一样灿烂。“老师,向日葵会一直跟着太阳转吗?”“它多久能开花呀?”一个个稚嫩的问题接连响起,我一边示范挖坑、培土、浇水的动作,一边耐心解答。看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幼苗,小手沾满泥土却毫不在意,认真模仿着我的动作将幼苗栽进土里,我忽然明白: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轻轻抚摸向日葵的叶片,感受生命的柔嫩;当他们蹲在田埂边观察土壤的纹理,讨论着“为什么泥土能让植物长大”,这些生动的瞬间远比课本上的文字更有力量。种植结束后,有个小女孩拉着我的衣角说:“老师,等向日葵开花了,我能第一个告诉你吗?”那一刻,泥土的清香与童心的纯粹交织在一起,让我读懂了“实践出真知”的真正含义——教育不止于课堂,更在亲手触摸世界的温暖里。

图为褚佳钰种植照片 包佳敏供图
回到教室后的“植物小课堂”,是知识与欢乐的碰撞。我通过动画视频展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用通俗的比喻告诉孩子们:“植物的根就像小朋友的脚,扎在土里才能站稳;叶子就像小厨房,能帮植物‘做饭’呢!”孩子们听得目不转睛,当我抛出“植物靠什么喝水”“向日葵的花盘为什么会转动”等问题时,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课堂瞬间变成了热闹的“知识乐园”。最让我感动的是,当我们拿出太空种子共同种植时,孩子们屏住呼吸注视着种子入土的瞬间,有人小声说:“这是从太空来的种子,肯定会长出神奇的植物!”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未知的向往,也让我看到了好奇心背后蕴藏的无限可能。原来,教育的魔力不在于灌输多少知识,而在于点燃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火花。
下午的“光影小课堂”,则让科学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发芽。我从“为什么白天能看到东西”这个简单的问题切入,用手电筒和小卡片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当孩子们看到屏幕上出现清晰的小孔成像时,教室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观看实验视频时,他们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巩固选择题时,一只只自信的小手毫不犹豫地举起,正确率远超我的预期。而最后的手影游戏,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我教孩子们用双手做出小狗、鸽子、兔子的影子,当墙壁上出现灵动的“小动物”时,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有个小男孩兴奋地举着自己的手影跑来:“老师你看,这是我发明的‘会飞的恐龙’!”看着他们在光影中尽情创造,我忽然意识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公式,当知识与趣味相遇,就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热爱探索的种子。

图为褚佳钰教学照片 包佳敏供图
夕阳西下,当我送别依依不舍的孩子们,掌心似乎还残留着他们小小的体温,耳边还回荡着他们甜甜的道别。回顾这一天,从晨光中的播种到暮色里的欢笑,从教案上的字迹到课堂上的互动,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对“教育”与“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曾以为志愿教学是单向的付出,却在孩子们的笑容里发现:他们的好奇与热情,是对我最好的回馈;他们的成长与收获,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这场“绿芽七彩行”志愿活动,让我看到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就像我们种下的向日葵幼苗,需要阳光、雨露与耐心的呵护,孩子们的成长也需要知识的滋养、陪伴的温暖与梦想的点亮。作为志愿者,我们或许不能给予孩子们所有,但我们可以用真诚的陪伴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用有趣的课堂让他们发现世界的奇妙,用言传身教告诉他们:永远保持好奇,永远心怀热爱。
这个夏天,我不仅是志愿活动的参与者,更是童心世界的“学习者”。孩子们教会我纯粹的快乐,教会我探索的勇气,更教会我: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我们付出了多少,而在于我们是否用真心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当绿芽破土,当童心筑梦,这场志愿之旅早已超越了“付出”与“收获”的定义,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力量——它让我明白,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能汇聚成改变的力量,每一次真诚的陪伴都能点亮童心的星光。而我,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让志愿精神如向日葵般,永远向着阳光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