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前,我偶然看到“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招募信息,渴望让暑假过得充实且有意义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我期待着在这次实践中,能走出舒适区,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进入团队后,我很快感受到了团队的专业与高效。线上负责内容策划、资源准备,线下专注实地执行、互动引导,任务分工清晰有序,各环节紧密配合。这种井井有条的协作模式,让我坚信能在实践中有所收获,也更期待为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主要承担线上任务,负责制作“环保分类”和“跟随诗词云旅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份PPT。六月底接到任务时,我深知这两份PPT是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面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必须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压力与动力瞬间涌上心头。
制作“环保分类”PPT时,我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视觉上,筛选大量色彩鲜艳、卡通化的地球、垃圾桶、动植物图片,替代枯燥的写实素材,让页面充满童趣,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文字表述上,把专业的分类知识转化为一些通俗易懂、拟人化的语言,方便孩子们理解。为了增强互动性,我设计了“垃圾回家小游戏”,插入可拖动的垃圾、垃圾桶图标,模拟分类过程;还设置“环保小问答”,如“过期的药品应该放进哪个颜色的垃圾桶呀”,激发孩子们思考。同时,搭配简短动画视频,直观展示垃圾处理流程,让知识传递更生动。

打造“诗词云旅行”PPT时,围绕《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碧荷映日·西湖诗旅”为主题营造诗意氛围。开篇用卡通青蛙、荷花、西湖风景图构建场景,迅速抓住孩子们的目光;介绍西湖和净慈寺时,嵌入手绘地图、实景照片,并讲述趣味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诗词讲解环节,逐句解析时嵌入静态荷花特写、西湖晴雨实景图,借画面引导孩子想象夏日荷塘景致,感受 “接天莲叶、映日荷花” 的独特魅力 。同时,拓展呈现 “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叶罗裙一色裁” 等关联诗句,让孩子在赏析经典中,拓宽诗词积累,体会古典文化里夏日荷花的诗意韵味 。
每份PPT制作耗时4小时左右,从素材筛选、内容编排到互动设计,反复打磨。7月5日完成上交,当得知自己的作品被应用到线下实践,看到队友传来的照片中,孩子们盯着屏幕,在环保分类互动里积极动手,在诗词环节兴奋抢答,我内心满是成就感。
后来了解到,小朋友们通过我的PPT学到了垃圾分类知识,能准确说出各类垃圾的归属;在诗词分享时,用稚嫩的声音背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我的付出有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这种满足感难以言喻。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童真与责任的交融,让我明白微小的努力也能点亮孩子的求知之路。
这次实践,虽只是参与线上工作,却让我收获颇丰。我学会站在儿童视角转化知识,掌握趣味化内容设计技巧;团队协作中,与伙伴沟通需求、调整方案,提升了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更珍贵的是,透过屏幕,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激励我未来继续用创意和耐心,为公益实践添砖加瓦。
“绿芽七彩行”于我而言,是成长的契机,更是心灵的触动。它让我懂得,微小的行动能汇聚成照亮孩子成长的光。未来,我愿继续以热爱为舟,载着知识与温暖,在公益社会实践的河流里前行,陪伴更多孩子筑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