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暑期志愿活动,我加入“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社会实践团队,我的核心工作是新闻稿攥写及公众号制作,我参与过的工作内容有:攥写泰州、盐城片区儿童关怀行动新闻稿及制作公众号,攥写盐城片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新闻稿及制作公众号,攥写苏州吴江片区新闻稿及制作公众号,团队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的公众号制作。这段经历不仅让我系统掌握了制作公众号技能,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字传播的力量,也让我对团队协作、内容创作及公益活动的特殊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将从新闻稿攥写及公众号制作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在新闻稿攥写方面,我根据负责人所给的图片及简单描述,去体会线下活动的场景,力求让内容更真实更还原,但是由于我们的活动主要面向儿童及其家长,因此在内容表达上需要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性。我也注重儿童化的表达方式,把每次活动精彩部分,暖心事迹都分类保留,比如在写孩子们的收获时,我没有使用"完全认识到"这样的专业词汇,而是以"在……中孩子们收获到了……"这样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来描述。新闻稿的撰写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挖掘活动亮点。起初,我习惯性地以组织者的视角去叙述,但后来发现,如果能从参与儿童的反馈入手,文章会更具感染力。比如,记录他们最喜欢的故事以及从中获得的启发,并将这些内容融入新闻稿中。这样的细节不仅让推文更生动,也让活动的意义更加具体化,让更多人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价值。

图为姜沐含供图
公众号运营是线上活动的核心之一,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窗口,更是凝聚团队精神和扩大活动影响力的重要工具。在公众号制作上,我使用秀米编辑器制作风格模板,我大多选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搭配、字体清晰,每篇推文都会添加可爱的贴纸和动态效果。为了让内容更具互动性,我还设计了图片加弹幕形式,记录参与活动的孩子用文字记录写下的内容,使内容更加且贴具体活动内容。
即便是虚拟空间的志愿服务,只要用心经营,同样能传递真实的温暖,线上志愿服务虽然少了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但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同样能搭建起温暖的桥梁。公众号不仅是信息窗口,更是记录爱心、传递感动的平台。在未来,让这份线上的爱心传递得更远、更生动。线上工作也让我在多个方面得到显著提升。首先是内容创作能力的飞跃,从最初的简单活动通知,到现在能够驾驭多种文体和表现形式。最重要的是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与设计、活动等部门的配合中,我掌握了更高效的沟通技巧,团队协作是这段经历中另一个重要的收获。线上志愿工作虽然灵活,但也要求成员之间保持高效沟通。我们通过分工明确的协作来确保每项工作有序推进。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也不同,我负责新闻稿和公众号,尽管大家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但通过清晰的职责划分和及时的进度同步,最终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完成。
这段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明白,新媒体运营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份传递温暖的事业,每一个点赞、每一次转发,都可能让更多爱心汇聚,我会继续用专业和热情,做好这份有意义的工作。

图为张馨月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