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的重要指示,7月8日,实践队走进永和镇巴厝村,聆听非遗故事,用专业知识为村民送去健康关怀。通过此次活动,实践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与民生关怀的重要指示,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文化传承与民生服务中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队成员与巴厝村工作人员合影
一、非遗技艺,古韵今传 上午,在村委会林阿萍与当地志愿者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传承打城戏的老人家中。当我们谈及这项古老技艺,老人脸上满是自豪,激动地说着比划着招式,时而娓娓道来经典桥段。“李五修洛阳桥”“陈三五娘”等古老传说在他们口中变得鲜活立体。这些非遗技艺的细节和故事,只有老一辈才知道,老人绘声绘色,让队员们仿佛身临其境,不仅触摸到非遗技艺的肌理,更读懂了其中流淌着的文化基因与人间温情。
实践队队员翟得巧记录老人所讲的非遗技艺的故事和细节
二、健康服务,情暖人心 在与林阿萍的交谈中,实践队了解到当地居民健康意识薄弱,基层医护人员缺乏,医疗水平仍相对低下。面对这一情况,实践队深刻认识到,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基层的具体体现。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是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增强群众健康意识,正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
队员们便趁着集市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良好契机,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下,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测量血压服务,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示范止血包扎等实用性的技能。同时,实践队员们为居民普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从基础认知到实际行动,兼顾老人的理解能力和生活场所,引导村民重视高血压疾病。
实践队队员黄晶语为巴厝村村民进行血压测量服务
实践队队员方轶涛为巴厝村村民示范婴儿海姆立克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和人民负责。此次巴厝村之行,让我们感悟到了传统文化底蕴,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为老人义诊,体会到了基层健康关怀的意义,这是对人民的担当。活动虽已经结束,但老人讲述技艺时的专注、测量血压时的信赖,都成为了珍贵的回忆。未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为传承文化、增进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供稿人:2024级临床医学4班翟得巧
发布:蒋鹭婷
厦门医学院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