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负责公众号制作工作,这段经历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对社会实践与新媒体传播融合的认知之路,带来诸多深刻感悟。
一、以文字为桥,传递实践温度
公众号是实践活动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每一篇推文都承载着活动的意义与温度。在撰写文案时,我需深入挖掘活动细节,从英语课堂上孩子们跟读单词的清脆声音,到红色故事课里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崇敬光芒,再到纪念馆研学中那庄重氛围里的每一次驻足。这些细节是活动的灵魂,我要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文字,让屏幕前的读者能透过文字,触摸到实践的真实质感。
比如在描述英语课堂“毛毛虫的奇幻之旅”时,我聚焦于孩子们从羞涩跟读,到随着故事表演逐渐放开的变化,还有志愿者们巧妙用数字故事赋能教学的创新。通过细腻文字,把课堂上的欢乐与知识传递的温暖,精准传递给读者,让大家感受到教育帮扶不只是知识传授,更是一场充满爱与创意的心灵互动。这让我明白,文字是连接实践与公众的情感纽带,唯有用心捕捉、真诚书写,才能让这份温度跨越屏幕,抵达更多人心中。

二、借排版之力,打造视觉盛宴
排版是公众号的“颜值担当”,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面对实践活动丰富的内容,如何合理布局、巧妙搭配色彩与元素,是我不断探索的课题。在排版过程中,我遵循简洁清晰又富有童趣的原则,契合“童心筑梦”的活动主题。

针对不同板块,如课程回顾、研学纪实等,选用对应的插画与分隔线,让内容板块既清晰区分又和谐统一。搭配温暖色调的背景,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氛围,就像为文字穿上一件合适的“外衣”,助力内容更好地呈现。同时,注重图文排版的节奏感,文字与图片交替出现,避免读者视觉疲劳,引导他们沉浸式阅读。每一次调整排版,都是在打磨一件视觉作品,让实践活动的精彩,不仅能被读到,更能被“看到”,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加深公众对活动的印象与理解。
三、从传播角度,放大实践价值
公众号作为新媒体传播平台,肩负着放大实践价值的使命。在运营过程中,我需思考如何让实践活动被更多人关注,传递正向社会价值。通过优化标题,运用简洁有力又富有吸引力的表述,抓住读者眼球,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
我深知公众号发挥的作用,它让社会实践不再局限于现场参与的人群,而是成为一种可传播、可扩散的社会正能量,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儿童教育、红色文化传承等议题,凝聚社会共识,这也是社会实践通过新媒体延伸价值的重要体现。
四、于协作之中,收获成长力量
公众号制作并非单打独斗,而是团队协作的成果。与实践团队成员沟通,获取第一手活动素材、精彩瞬间,他们在一线的观察与感悟,为文案提供鲜活内容;和负责摄影、设计的伙伴配合,挑选合适图片、定制专属插画,让视觉呈现更完美。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倾听不同声音,尊重团队成员的创意与想法,共同打磨出优质推文。
这种协作,让我明白个人力量的有限与团队智慧的无穷,也培养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每一篇公众号推文的诞生,都是团队协作的成果,它见证了我们为传播实践价值共同努力的过程,也让我在协作中收获了友谊与成长,懂得了在集体中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才能走得更远。

五、悟责任之重,坚守初心使命
负责公众号制作,让我深刻意识到肩负的责任。我们传递的不仅是活动信息,更是实践团队的努力、乡村儿童的期待、社会对公益与教育的关注。每一个文字、每一张图片,都承载着真实的故事与情感,容不得半点敷衍。
在传播红色文化课程时,要确保历史讲述准确、情感传递真挚,因为这关乎红色精神的传承;宣传教育帮扶成果时,要客观真实展现孩子们的成长与志愿者的付出,因为这涉及社会对公益实践的信任。这份责任让我更加严谨对待工作,认真核对每一个细节,力求推文既具传播力,又有公信力。它也让我坚守助力社会实践传播、为乡村儿童筑梦发声的初心,明白新媒体工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公益事业、为社会美好传递一份力量,这份初心使命,将激励我在未来继续用公众号传递更多温暖与价值。
“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 暑期社会实践的公众号制作之旅,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它让我在文字、排版、传播、协作与责任中穿梭成长,懂得了新媒体与社会实践融合的力量。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用公众号讲述更多有温度的实践故事,让 “绿芽” 的力量,借新媒体之风,吹向更广阔的天地,助力更多童心筑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