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的收获颇丰。在这个暑期里,我跟着我们“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志愿服务团队做了不少事情,我负责的工作包含线下和线上两部分的内容,线下跑了两个地方,线上发了公众号,每天忙忙活活的,现在回头想想,满脑子都是小朋友们亮晶晶的眼睛和那些手忙脚乱却又暖乎乎的瞬间。
记得六月份到宿迁参加活动,22号我才放假,24号就要去上课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叫那个着急呦,好在我提前好几天就准备好了PPT以及上课的内容,所以时间倒也还算充足。24号到宿迁市泗洪县,我主要就是给健康路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讲“悬梁刺股”的成语故事。在备课时我就在想我该怎么讲才能让小朋友们听得懂,该怎么设计课堂问题才能不冷场,尽管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当我真的站在讲台上,看着二十多个小脑袋仰起来盯着我看时,我这心里还是有点慌。但是还好我的嗓门大,音量高,慢慢的我越讲越自信,越讲越踏实,我讲孙敬“头悬梁”时,用手模拟绳子绑辫子;我讲苏秦“锥刺股”时,用手模拟那匕首刺大腿,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生动化的教学有利于孩子们加深记忆,在最后的课堂回顾部分,我提问什么是“股”,孩子们齐声回答“大腿”,我问“悬梁刺股”代表怎样的精神,孩子们大声答到“刻苦勤学”。那一刻我真的觉得非常欣慰,好像自己讲的故事真的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了一点点种子。
第二天带孩子们去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出发前还担心他们会不会觉得无聊。没想到一进馆,孩子们就被墙上的老照片和步枪模型吸引住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了解了抗日时期的英雄故事,脸上的表情从好奇转变为严肃,那一刻我觉得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红色故事是意义非凡的。
七月中旬到苏州吴江的时候,天气已经变得非常炎热。在衡悦社区给孩子们上课的那几天,每天早上八点要到教室准备。我总共排了三节课,第一节讲陶渊明的《饮酒》,课堂之上,我先示范诵读古诗,字音清朗,孩子们紧随其后,齐读声起,稚嫩童音交织,让诗句有了新的生命力。之后我又带孩子们逐句解读,在细致解析里,孩子们沉浸式触摸诗中意象,踏入陶渊明营造的宁静意境。最后,再引导孩子们体悟真意,从诗句里的悠然自在,到诗人对本心、对自然的坚守,让孩子们明白,即便身处纷扰,也可如陶渊明一般,以宁静之心拥抱生活,于平凡日常寻得诗意真趣,让古老的田园哲思,在童真心灵种下向往自然、坚守本真的种子。

生态瓶制作那节课最热闹。我和其他志愿者们准备好镊子,喷壶,土壤,玻璃瓶和多肉。上课的时候,孩子们把玻璃瓶当成宝贝,有的小心翼翼地铺石子,有的举着喷壶给土壤喷水,还有个小男孩多肉放不好。我蹲在他旁边帮他调整水草的位置,看着多肉终于装好,他开心地抬头冲我笑,眼睛亮得像装了星星。那节课结束后,每个孩子都捧着自己的生态瓶不肯放手,有个孩子说要带回家摆在桌子上,我觉得这想法超级棒。
阿 “追光少年”那节课是想跟孩子们聊聊梦想。我主要以孙颖莎为例,和孩子们一起谈一谈自己的梦想,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指出追逐梦想的路途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告诉孩子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除了上课之外,我也会在没课的时候帮忙拍照片,记录其他志愿者上课的模样。

至于线上的工作,主要就是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发表所负责的那期公众号,因为之前并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也学习了很多。每次收到公众号时,都要花一些时间用来检查排版,字体以及标点符号。有的时候一调就是半个小时,眼睛都看花了,但是有的时候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一些问题,这也让我明白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的细心仔细。
现在回想起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想的最多的不是当时的工作有多少,而是上完课后同伴们对我的赞扬与鼓励,还有最后一天衡悦社区的孩子们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们今天就走了吗?”以及他们眼底流出的浓浓不舍之情。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认为“教育”是件很严肃的事情,但是“教育”同样也是最幸福的事情。那些被孩子们的天真治愈的时刻,那些为了做好一件事而努力的过程,也成了这个夏天给我留下最珍贵的礼物。我也很期待参与下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也能更好的提升我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