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实践队赴韩营行政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聚焦发展现状,共话振兴路径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基层了解村庄发展实情,7月5日至20日,青春实践队一行前往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关庙镇韩营行政村,开展了为期15天的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与村支书座谈、走访村民、考察产业基地等方式,全面探寻该村在产业、治理、民生等方面的发展密码。
产业转型:从传统种植到多元尝试
韩营行政村长期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要产业,村民收入来源单一。

如图为韩营村种植的玉米,韩玉阁供图。
近年来,村支书积极探索转型,引进大棚蔬菜种植项目,带动20余户村民参与其中。通过打通与县城商超的直供渠道,形成“田间到货架”的快速供应链,参与户年均增收约3000元。不过,目前产业规模较小,且缺乏深加工环节,抗风险能力较弱,仍是亟待突破的瓶颈。
暖心服务:把实事办到村民心坎上
7月6日,志愿者们将服务延伸到村民身边。他们分组走访了全村每户家庭,发放政策宣传材料,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村民需求:有的村民希望增设农业技术培训,有的建议优化村里的垃圾分类点,还有的反映部分路段路灯损坏……志愿者们一一记录,形成《村民需求清单》提交给村委会,选取其中建议纳入村委会下月工作计划。

如图为志愿者分发宣传政策材料,韩玉阁供图。
数据赋能:为村委会工作“减负提速”
7月5日上午八点,团队跟随村书记在村委会会议室开展了一个短暂的座谈会,明确了这几天的任务。在村委会办公室,志愿者们首要开展的是数据处理工作,包括核对人口信息等基础数据并分类梳理,针对部分模糊或重复的记录,主动向村干部请教核实,确保每一项数据都“有源可溯、有据可查”。

图为志愿者登基村民用户信息,韩玉阁供图。
随后,他们运用Excel表格、数据库软件等工具,将整理好的信息录入电子系统,建立起分类清晰的电子档案库,既方便村干部随时调取查阅,也为后续政策落实提供了数据支撑。
直面难题:资金人才成瓶颈,多方合力寻突破
调研中,村支书提到当前发展的“拦路虎”:新项目启动资金不足,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导致人才短缺,部分村民对新产业持观望态度。目前,村里已申请政府补贴,也在努力向村民讲解新产业的好处,期待能获得更多政策、技术支持,破解发展难题。
此次调研让实践队深刻感受到韩营行政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努力与变化。实践队将梳理调研所得,形成详细报告,为当地政府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助力韩营行政村在振兴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