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常州市红梅东村社区,以“精神宣讲+体育体验”的创新形式为纽带,将三杰故里的红色基因、季札挂剑的诚信风骨与射投蹴鞠的古韵新声巧妙串联,为社区的孩子们献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让红色记忆与传统智慧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的光彩。
活动伊始,志愿者播放了一段展现中共早期革命历程的震撼视频,瞬间将在场者拉入厚重的历史语境中。“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早期有哪些重要领导人吗?”随着提问声落,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常州三杰”的革命故事徐徐铺展,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PPT上,瞿秋白首译《国际歌》中文版、以犀利杂文刺破时代迷雾的生平轨迹清晰呈现,其杂文片段让同学们屏息凝神,小组讨论中孩子们从文学作品与革命实践多维度探究其贡献;张太雷“谋天下人永久的幸福”的家信誓言,在角色扮演中让孩子们体会到沉甸甸的责任,广州起义场景的重现更让“牺牲”化作滚烫的信仰符号;恽代英“浪遏飞舟”般的演讲激情令全场静穆,知识竞赛中关于进步刊物、青年运动主张的抢答,让革命记忆在互动中深植心间,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志愿者以“季札挂剑”的典故续接精神脉络,让春秋时期的青铜剑影与革命热血交相辉映: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途中,察知徐君爱其佩剑却未言明,待返程时徐君已逝,他仍将剑挂于墓树,留下“内不欺己,外不欺人”的千古箴言。“考试不作弊是诚信,网络不造谣是清醒,团队不推诿是担当。”当志愿者将这份千年信义与青少年的日常点滴相连,孩子们频频点头,古老美德便在新时代的语境里,有了鲜活可感的注脚。

如果说精神宣讲是心灵的深度对话,那么“射投蹴鞠,古韵新燃”体验课便是文化的动感演绎。体验课上,志愿者耐心为孩子们纠正姿势:“背部挺直,手臂放松,箭要顺着力量走。”从古代军事技能到礼仪竞技,再到现代体育项目,志愿者们用生动的简笔画梳理射箭发展史,还特别讲述了常州地方志中“射以观德”的记载——古人借射箭锤炼心志,而今孩子们拉弓瞄准的刹那,也在弓箭的张力中体会着专注与沉稳的力量。
投壶体验环节,志愿者们娓娓道来这项活动与常州的深厚渊源:由春秋战国射礼演变而来的投壶,曾是常州历史上文人雅集、民俗活动中常见的雅致项目。讲解刚毕,孩子们便按耐不住跃跃欲试。投壶桶旁,有的凝神静气,箭支稳稳入壶,引得满堂喝彩;有的大胆尝试新奇姿势,虽未命中,却也带来阵阵笑声。“以前只在电视剧里见投壶,没想到自己玩这么有意思!”一位小朋友笑着说道。一次次投掷间,不仅是对技巧的摸索,更是对千年运动记忆的重拾,古雅的投壶场景,就这样在社区里重现蓬勃生机。
最热闹的当属介绍蹴鞠的环节。队员展示的《常州府志》记载清晰显示,宋代此地便有“蹴鞠巷”的地名。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听队员讲解:“这是足球的老祖宗,唐宋时常州文人百姓都爱踢。”话题转到现代,当提及苏超常州队场均4万观众的热烈盛况、球迷创作的方言助威歌,以及奥体中心外的仿古蹴鞠表演时,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老游戏也能变成新潮流!”
此次“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实践活动,以红色基因铸魂、以诚信风骨育人、以传统体育润心,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团队成员用创新形式架起连接古今的桥梁,不仅让革命精神与传统美德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更让文化传承有了青春洋溢的生动表达。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以“童心筑梦”为纽带,让更多孩子在触摸历史温度、感受文化魅力中,成长为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