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热情不减。2025年7月14日,在张家港社区活动中心明亮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手绘环保袋活动正如火如荼展开。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们,与社区多位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结对而坐,以色彩为媒介,以布袋为画布,共同描绘心中的绿色家园。欢声笑语中,环保的种子悄然播撒,艺术的灵感自由流淌,一堂生动深刻的生态文明实践课在此上演。
童心绘绿意,妙笔生花倡环保
“姐姐,我想画一棵大大的树,有好多小鸟的家!”一位小朋友指着空白的布袋,眼睛亮晶晶地向身旁的大学生志愿者描述她的构想。活动伊始,大学生们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和趣味动画短片,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白色污染”对土壤、海洋生物乃至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塑料袋埋在土里200年都不会消失哦,小树会疼的!”一位小朋友稚嫩却充满力量的理解,引得全场会心一笑又陷入深思。
随后,志愿者老师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耐心示范构图、调色与绘画技巧。他们俯下身,手把手引导孩子们将天马行空的绿色梦想落于笔端。顷刻间,原本素朴的帆布袋化身承载无限创意的画布:憨态可掬的熊猫啃着翠竹,寓意守护濒危生灵;色彩斑斓的地球被孩子们的小手温柔托起,表达对家园的珍视;嫩芽破土、清泉流淌、垃圾分类卡通图标跃然“袋”上……每一笔涂抹都饱含童真,每一幅作品都诉说着对碧水蓝天的渴望。
“看,这是我画的‘吃掉塑料袋的大鱼会生病’!我要提醒奶奶买菜用这个袋子!”小朋友骄傲地举起他的作品,童言童语传递出最朴素的环保决心。
创意巧碰撞,代际交流润心田
“绿意”理念双向奔赴,奇思妙想打动人心
活动不仅是环保理念的传递,更成为大学生与孩子们心灵互动的温暖桥梁。大学生们不再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者,他们蹲下来倾听孩子们充满童趣的环保见解,被其纯真的视角和惊人的观察力所启发。“孩子说‘彩虹色的垃圾桶能让地球妈妈更开心’,这给了我们设计环保标识新的灵感!”志愿者感慨道。
现场氛围热烈而有序。当颜料不慎泼洒,大学生们沉着应对,迅速清理,并借此引导孩子们理解“减少污染”需从每个细节做起的道理,将小意外转化为生动的现场教学。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大胆的用色、奇妙的构思,也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日记中写道:“孩子们对色彩和形象毫无拘束的运用,那种原始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像一束光,照亮并重塑了我们对艺术本真的理解,这是课堂上难以触及的宝贵财富。”
社区活动中心负责人全程见证,深有感触:“看着这些大学生像哥哥姐姐一样耐心引导,孩子们从拘谨到开怀大笑,再到全情投入创作,不仅环保意识在萌发,这份跨越年龄的真诚交流与相互滋养,尤为珍贵动人。”
绿意永续传,袋袋新风践于行
在活动尾声迎来高潮。孩子们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手绘杰作,在大学生志愿者带领下,全体小朋友举起他们独一无二的环保袋,用清脆响亮的声音共同宣读“小环保卫士宣言”:“我承诺,少用一个塑料袋,多用我的小手绘布袋!爱护地球,从我做起!”稚嫩却坚定的誓言在教室回荡,也在每个人心中种下行动的种子。
这许多个由童心与匠心共同绘制、满载绿色承诺的环保袋,被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带回家中。它们不再仅仅是替代塑料袋的实用工具,更是成为一个个流动的环保宣传站。孩子们将带着这份亲手创作的“绿色信物”,向家人、邻居生动讲述背后的环保故事,将“减塑”理念从课堂辐射至家庭与社区。
小手绘大爱,彩笔“袋”绿装未来
此次深入社区的手绘环保袋活动,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生动缩影。活动巧妙融合了艺术专业特长与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大学生与少年儿童的深度互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将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以具象化、艺术化、情感化的方式“袋”入童心、“袋”进万家。
“环保教育绝非枯燥的说教,志愿团队总结道,“当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在环保袋上描绘蓝天碧水、森林生灵时,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感已内化为最深刻的情感认同。大学生们在服务奉献中深化了专业认知,锤炼了社会责任,更收获了双向的成长与感动。这‘袋袋’相传的,是绿色希望,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青春力量。”
一袋一世界,一笔一童心。斑斓的色彩在布袋上凝固成永恒的绿色承诺,青春的智慧在童真的碰撞中闪耀出创新的火花。这场大学生与小朋友们共绘的绿色行动,不仅让环保理念在童心中扎根萌发,更在代际交流的温暖土壤里,孕育出知行合一的生态文明实践硕果。当一只只承载着童真幻想与青春担当的手绘环保袋走进市井烟火,融入日常生活,它们便成为最具说服力的绿色宣言,无声地诉说着:守护家园的征程上,每一代人的参与都不可或缺,每一次微小的行动都意义非凡。这,正是青春与童心共同编织的、属于美丽中国未来的动人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