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童语绘城夏未央 实践育梦共成长

时间:2025-07-31 22:48:30 关注:

  2025年7月25日,盛夏的光影在张家港的叶隙间跳跃,蝉鸣与笑语交织成夏日的乐章。这一天,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带着精心筹备的温暖,与张家港市城市管理局携手,为暑托班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城市小主人”的实践之旅。志愿者们的蓝色身影穿梭在晨光里,将教具一一摆放整齐,孩子们雀跃的脚步渐近,一场关于责任、探索与热爱的成长对话,正悄然在这座城市的角落温柔上演。

  小岗位藏责任 城管体验学担当

  “小小城管”体验区早已充满童趣。彩色胶带在地面贴出街道轮廓,迷你自行车、塑料板凳搭成的“商铺”错落有致,孩子们戴上“城市小管家”徽章,手持写有“文明出行”的小旗子,瞬间变身城市秩序守护者。“叔叔,自行车不能停在这里,会挡路的。”一个小男孩认真地对扮演商户的志愿者说。在模拟巡查中,孩子们像模像样地开展工作:有的蹲下身,将“乱停”的自行车挪到指定区域;有的踮起脚,提醒“商户”清理门前“垃圾”;还有的站在“路口”,引导“行人”遵守规则。当志愿者故意“违规”时,孩子们会围上来耐心劝说:“大家一起爱护城市,街道才会漂亮呀。”

  活动结束后,一个女孩在日记里写道:“城管叔叔好辛苦,我以后要做懂事的好孩子。”责任的种子,已在角色扮演中悄悄发芽。

  小课堂传环保 分类实践筑理念

  垃圾分类课堂成了热闹的“魔法实验室”。四色卡纸折成的垃圾桶立在中央,写满垃圾名称的卡片静待“回家”,志愿者用动画短片讲解完分类知识后,一场“垃圾归位赛”正式开始。“电池是有害垃圾,要放进红色桶!”孩子们争相举手,声音清脆响亮。遇到“旧报纸”“菜叶”等易混淆的垃圾,他们会互相讨论:“这个能回收利用,应该放蓝色桶。”“菜叶是厨余垃圾,能变肥料呢。”户外实践时,孩子们更是将所学付诸行动,在公园散步时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还会纠正同伴的投放错误。“我要把手册带回家,教爸爸妈妈分类!”活动结束,孩子们抱着宣传册不肯松手。环保的理念,已在趣味互动中融入心间。

  小探索知碧水 水利研学守清波

  走进张家港市水利局展厅,孩子们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透明的管道模型中,清水缓缓流动;屏幕上跳动的水质数据,记录着水源的“健康状况”;工程师手持检测仪,耐心讲解水资源的珍贵。孩子们围在水样展台前,对比清澈与浑浊的区别,小脸上满是惊叹。当工程师问到“如何保护水资源”时,孩子们纷纷回答:“不往河里扔垃圾!”“节约用水!”回程路过河边,孩子们自发捡起路边的塑料袋,说:“不能让垃圾污染小河,小鱼会生病的。”对水资源的珍视,已在研学中化作守护的决心。

  小互动启梦想 科技体验向未来

  智能机器人的亮相,将活动推向高潮。白色的机器人灵活地转动“手臂”,精准地捡起地上的垃圾模型,还会用清脆的声音回答孩子们的问题:“我能帮助人类清理垃圾、监测环境哦。”孩子们好奇地围在机器人身边,摸摸它的“手臂”,问问它的“本领”:“你能帮我们分类垃圾吗?”“未来的城市会有更多机器人吗?”志愿者笑着回答:“科技能让城市更美好,但更需要大家一起爱护它。”

  小实践促双向 成长之约暖时光

  夕阳的余晖为活动场地镀上一层温柔的金色,这场充满欢声笑语的实践活动渐渐接近尾声。孩子们排着队与志愿者挥手告别,小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手中紧紧攥着活动中获得的环保徽章和科技贴纸,叽叽喳喳地分享着一天的收获。有的说“以后要当环保小卫士”,有的说“要好好学习发明机器人”,稚嫩的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的志愿者们,在筹备活动时反复打磨环节,只为让孩子们在趣味中收获知识;活动中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用心记录孩子们的每一个成长瞬间。当看到孩子们从对城管工作的陌生到理解,从对垃圾分类的懵懂到熟练,从对水资源的好奇到主动守护,志愿者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一位志愿者在日记中写道:“孩子们的眼睛里有光,他们的认真与热情,就是我们坚持志愿服务的最大动力。”

  这场活动如同一次温暖的双向奔赴,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了知识与责任,志愿者们在付出中感受到童真与价值。夏日的风带走了活动的喧嚣,却将这份成长的记忆与温暖的情谊,深深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作者:朱艺婷、朱琴 来源:红心研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