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乡音绕梁传古韵,亲情满屋话家常

时间:2025-07-31 19:46:48 关注:

  盛夏七月,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的活动中心里笑声不断。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大学暑期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社会实践活动,精心设计了“方言传承课堂”

  “亲子沟通课堂”两堂特色课程,吸引了社区好多小朋友们的参与。这场实践活动,既让本土文化在孩童心中扎根,也为现代家庭搭建了情感交流的新桥梁。

  感受方言魅力:让老杨舍的声音“活”起来

  “‘月亮亮,照厅堂,张家囡囡穿花衣裳’,大家跟着我用杨舍话念一遍!”志愿者手持方言童谣卡片,带领孩子们念起了节奏感十足的张家港民谣。一位小朋友起初有些害羞,在其他人的鼓励下,她奶声奶气地跟着念,引得周围人会心一笑。这是“方言传承课堂”上的温馨一幕。

  课程从“日常用语小课堂”开始,志愿者们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方言卡片,将“吃饭”“睡觉”“上学”等常用词的普通话与张家港话一一对应。“‘筷子’在我们这儿叫‘箸子’,‘早上’叫‘早起’,这些词都带着老辈人的生活印记呢。”志愿者在一旁补充道,还现场演示了不同语境下的方言语气变化。孩子们听得认真,不时举手提问,连在场的家长们也饶有兴致地跟着复习,“原来‘昨天’还有‘昨日子’这种说法,好久没听过了”。

  在方言小课堂中,志愿者带领着社区的小学生们体验苏州方言的魅力,从张家港的经典红色故事中感悟历史的磅礴与乐趣,在评弹的吴侬软语中品味苏州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每一位小朋友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受益匪浅。

  促进亲子交流:在互动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为了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实践团队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设计了好几个互动环节。在“心有灵犀”环节中,家长和孩子各自在纸上写下“对方最喜欢的食物”“最近的一个小愿望”,然后交换答案。当看到孩子写下“希望妈妈不生气”,而自己写的是“希望孩子考100分”时,家长的眼眶红了:“原来我平时对他太严厉了,忽略了他的感受。”志愿者们在一旁轻声引导:“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的小愿望其实很简单。”

  “情绪小剧场”则让孩子们学会表达感受。志愿者们准备了“开心”“生气”“难过”等情绪卡片,孩子随机抽取后,用表情和动作表演出来,家长要猜出情绪并询问原因。一位小朋友抽到“难过”后,低着头说:“昨天搭的积木被哥哥弄坏了,妈妈说‘没关系’,但我还是很伤心。”妈妈立刻蹲下来抱住她:“对不起,妈妈没有好好听你说,下次你难过的时候,妈妈一定认真陪你。”简单的对话里,藏着亲子间最真挚的情感流动。

  最温馨的是“家庭约定树”环节。每个家庭拿到一片纸质树叶,家长和孩子一起写下一个“家庭小约定”,比如“每周六一起去公园”“妈妈不看手机陪我读绘本”,然后把树叶贴在志愿者准备的“大树”上。看着贴满树叶的“约定树”,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自己的约定,家长们也纷纷表示会认真遵守。“以前总说没时间陪孩子,其实挤挤时间总能做到。”一位家长认真地说,他和儿子约定每天晚上一起读15分钟书,“这不仅是给孩子的承诺,也是给自己的提醒.”家长和孩子简单的对话里,藏着亲子间最真挚的情感流动。课程快结束时,志愿者们还提供了亲子沟通方法,里面展示了课程中的互动方法和实用建议。

  在亲子关系小课堂中,志愿者围绕亲子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展开趣味游戏,帮助孩子们理解父母的想法,能够正确有效地与父母沟通,规避家庭矛盾。

  从理论到现实:实践带来的认知革新

  在社区教育实践的“第一现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们看到了课堂之外的鲜活图景:既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挑战,也有基层工作者默默耕耘的坚守,更有社区居民对优质教育的深切期盼。这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让他们对“教育”二字有了超越书本的深刻体悟——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爱心的传递、责任的践行和希望的点燃。它促使青年学子们反思自身的使命与担当。实践队员们深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精进学业,更要胸怀家国,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大局中。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社区教育,用所学所长服务社会,努力成为促进教育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让青春在服务人民、奉献基层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李旭、朱琴 来源:红心研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