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方言传古韵,亲子共温情

时间:2025-07-31 20:51:22 关注:

  七月的云盘社区,草木葱茏,生机盎然。2025年7月25日,社区活动中心里人头攒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正忙碌着布置场地,五颜六色的气球和精心制作的教具,让这里充满了温馨与期待。一场融合了方言传承与亲子互动的特色活动,即将在这里精彩上演。

  古韵悠悠:方言里的文化记忆

  “方言传承课堂”在志愿者清脆的童谣声中拉开序幕。“‘月亮亮,照厅堂,张家囡囡穿花衣裳’,谁能试着用我们张家港的话念一念?”志愿者的话音刚落,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就举起了手,她奶声奶气地念着,虽然有些发音不太标准,却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志愿者们趁热打铁,拿出准备好的方言卡片,从简单的日常用语教起。“‘吃饭’在我们这儿叫‘吃夜饭’,‘睡觉’叫‘困觉’,是不是很有意思?”他们还结合张家港的地域特色,讲解了这些方言背后的文化故事。“以前的人把‘早上’叫‘早起’,是因为那时候的人都早起干活,这词语里藏着老一辈人的勤劳呢。”志愿者的讲解让孩子们听得入了迷。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感受方言文化,志愿者们还播放了一段评弹表演。那婉转悠扬的曲调,软糯动听的吴侬软语,仿佛带着孩子们穿越到了江南的烟雨里。“太好听了!就像在唱歌一样。”一个小男孩忍不住赞叹道。志愿者笑着说:“评弹是我们苏州的非遗文化,用方言演唱才有这种独特的韵味,我们要好好传承下去呀。”

  随后,志愿者们还讲述了张家港的经典红色故事,用方言演绎出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当听到先辈们为了保护家乡而奋斗时,他们的小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神情。“我们要像先辈们一样,爱自己的家乡,爱这里的方言。”一个孩子认真地说,让在场的家长和志愿者们都深受感动。

  温情脉脉:互动中的心灵相拥

  “方言传承课堂”的余温还未散去,“亲子沟通课堂”就带着满满的爱意开始了。志愿者们设计的互动环节,让家长和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敞开心扉。

  “心有灵犀”环节中,一位妈妈看到女儿写下的愿望是“希望妈妈每天能陪我玩半小时”,而自己写的是“希望女儿身体健康”,顿时红了眼眶。“妈妈每天上班忙,总觉得给你买好吃的、穿好看的就够了,原来你最想要的是陪伴。”她抱着女儿轻声说,“以后妈妈一定抽时间陪你。”女儿依偎在妈妈怀里,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情绪小剧场”里,一个小男孩抽到“生气”的卡片后,皱着眉头,叉着腰,模仿着爸爸生气的样子。爸爸看到后不好意思地笑了:“爸爸平时是不是经常这样对你发脾气呀?对不起,以后爸爸会注意的。”小男孩摇摇头说:“爸爸,我生气是因为你答应带我去动物园,却总是没时间。”爸爸立刻说:“这周末我们就去,说话算数!”

  “家庭约定树”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每个家庭在纸质树叶上写下“家庭小约定”,然后贴在“大树”上。“我和爸爸约定每周三晚上一起看星星。”“我和妈妈约定不挑食,妈妈也不挑食。”孩子们的约定天真又可爱,家长们的约定则充满了真诚。一位爸爸和儿子约定“爸爸不抽烟,儿子不玩火”,他认真地说:“这不仅是约定,更是我们对彼此的承诺。”

  看着贴满树叶的“约定树”,就像看到了一个个家庭的希望与温暖。志愿者们还为家长们提供了亲子沟通手册,里面详细记录了活动中的互动方法和实用建议,希望能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实践中的思考与成长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在返程的路上分享着自己的收获。“以前在学校里学的都是理论知识,这次走进社区,才真正体会到教育的意义。”一位志愿者说,“看到孩子们对文化的热爱和亲子间的温情,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有价值。”

  云盘社区的负责人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又传承了传统文化,还促进了亲子关系,真是太棒了。希望‘红心研墨’实践队能常来我们社区,给我们带来更多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以前总觉得和孩子没什么好说的,通过今天的互动,才发现孩子的心里有这么多想法。”一位爸爸说,“以后我会多倾听,多陪伴,做个合格的爸爸。”

  此次云盘社区的志愿活动,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暑期实践的重要一站。它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方言文化的魅力,也让亲子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志愿者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也深刻理解了“教育”二字的重量——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爱与责任的传承。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用青春的力量书写更多温暖的故事。

作者:李旭、朱琴 来源:红心研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