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市集引擎·共富浙行”实践团走进拱墅区武林夜市,与武林夜市负责人叶连忠先生对话,以青年视角解码这座“夜经济地标”的共富密码。实践团通过深度访谈与实地调研,全景式呈现武林夜市“精准帮扶+文化赋能+数字转型”的创新模式,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微观样本”。
图1叶连忠先生和实践团成员的合照
精准分层帮扶,构建“零门槛+可持续”共富机制 叶连忠先生介绍,武林夜市在助力共同富裕方面,实施了精准分层帮扶策略。针对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武林夜市推出“免租+设备+培训”一体化扶持:免费提供核心摊位与基础装修,联合残联、人社部门开设手工艺、直播运营等定制课程,并设立6个月“创业缓冲期”,前半年免除所有费用。对青年创业者,则提供“场地-资源-品牌”全链条支持,匹配黄金摊位、开放供应链资源,并设立“青年品牌孵化基金”。
图2.叶连忠先生接受实践团成员的采访
文化赋能商业,激活“夜经济”内生动力 在武林夜市,“文化+”不是口号,而是可触摸的消费场景。夜市精选“面鬼儿”脸谱、瓷刻等非遗项目,打造“可体验、可带走”的文化IP:游客可亲手绘制脸谱、体验瓷刻雕刻,还有武林夜市独有的武林宝盒以及印有夜市LOGO的文旅矿泉水等衍生品。
图3.叶连忠先生接受实践团成员的采访
数字技术赋能,突破“时空限制”增效 在数字赋能方面,武林夜市展现出了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叶连忠表示:“武林夜市的数字赋能是当下激活夜市活力、拓展商业边界的关键一环。我们成立了自己的MCN机构,就是要培育孵化属于夜市自己的网红摊主,让传统摊位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
此外,夜市还邀请外来直播达人示范带动,鼓励摊主拥抱数字技术,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图4.叶连忠先生接受实践团成员的采访
模式输出与政策协同,扩大共富辐射效应 武林夜市将十年运营经验凝练为涵盖摊位招商、活动策划等8大模块的标准化手册,以“共富合伙人”模式输出至5个项目,提供品牌授权等服务,按5%盈利收取管理费,已创造2300个就业岗位,弱势群体占比38%。因其地处居民区与核心区交界,夜市需谨慎平衡经营与居民生活,积极与政府沟通,提出因地制宜政策建议。叶连忠称:“政策需因地制宜,如收摊时间,此地不宜过晚,大道等处则可行。”
调研尾声,实践团成员通过深度访谈摊主、发放问卷,在摊位间的烟火气中触摸到了共同富裕的真实脉动,武林夜市证明,共同富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每一个摊位的灯火、每一份手作的温度。
作为杭州夜经济的标杆,武林夜市正以“文化+商业+数字”的创新范式,为城市更新与共同富裕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未来,这座不夜城将继续书写属于时代的市集传奇。
图5.实践团成员向游客发放问卷
文案:市集引擎·共富浙行社会实践团队
摄影:市集引擎·共富浙行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