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如何吸取国外经验来何应对少子化时代的困境

时间:2025-07-29 16:21:28 关注:
少子化时代,幼儿园如何破茧重生?  
2025年7月,海曙区教育局会议室内,教育科负责人面对出生率持续探底的现实,眼神间却透着一股破局的锐气。幼儿园不是关停就结束了,我们可以借鉴芬兰的经验——撤并是优化升级的起点,而一衣带水的日本,更在资源整合与功能再生上,为我们提供了东方智慧的样本。  
“冰火两重天”的挑战  
一组数据勾勒出行业寒冬:两年间全国幼儿园减少2万所,在园幼儿锐减500万。海曙同样经历着从“入园难”到“招生难”的剧变。“民办园在退场,公办园也喊‘吃不饱’,但资源不能一撤了之。”我们要学的,是芬兰的系统优化,更是日本的精细再生。  
北欧与东亚的“再生术”启示  
一些优质的案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先是芬兰赫尔辛基——五所小规模幼儿园合并为两个“学习中心”,管理成本直降30%;接着是日本东京荒川区——面对关闭的园所,他们创新性地将其改造为集“0-5岁保育、放学后儿童托管(类似日本‘学童保育’)、社区老人照护”于一体的“共生型儿童馆”,利用率逆势提升25%。我们要学理念,更要本土化创新。  
托幼共生体”破壁垒:正试点将老城区闲置园所改造为“0-6岁童乐园”,打通卫健委与教育部的职能壁垒,借鉴日本“认定儿童园”思路,整合保育与教育。“高塘新村6所老园变养老院,但教师零流失——团队带着经验整体迁入新建公办园,这就像日本把闲置园转为‘地域养育支援据点’,让资源在社区内循环。  
社区听证定去留:撤园前必须过三关:家长听证会、社区代表投票、免费校车方案到位。这种柔性撤并模式,让资源调整不再“一刀切”,呼应了日本重视社区意见的“町内会协商”机制。  
教师变身“多面手”:借鉴芬兰“全科教师”理念,结合日本保育士与幼稚园教师资格互通的趋势,海曙可以推进试点“三教一体”混龄班。三位老师轮岗教学,覆盖不同年龄段。政府出钱培训跨龄教育能力,让教师从‘过剩’变‘增值’!就像日本推动‘保幼一体化’对师资的复合要求。  
空置托位里的“破冰行动”  
公办托班覆盖率已达100%,实际入托率却不足15%。“不是没位置,是家长不放心!”面对传统育儿观念,海曙启动“社区育儿课堂”,用科学实证扭转认知:“集体环境对两岁孩子的社交发展,老人带娃替代不了!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研究也证实,优质集体保育对幼儿早期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  
少子化浪潮中,海曙区以“整合-转型-升级”的坚定步伐,融合北欧的系统思维与东亚的精细再生智慧,将撤并的阵痛转化为教育质变的契机。资源在流动中重生,教师在改革中成长——这盏由本土实践与国际经验共同点亮的灯,正努力为惊涛骇浪中的每一株幼苗照亮前路。  
 
作者:滴水行动之小树苗成长小分队 来源:宁波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