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校园新闻

“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并召开座谈会 深植实践沃土,共话能源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时间:2025-07-07 23:03:59 关注:
西安科技大学陈春林书记一行莅临西湾煤矿 看望“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并召开座谈会
深植实践沃土,共话能源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2025年7月7日,西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春林一行赴陕西西湾露天煤矿,亲切看望正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师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实践进展,为青年学子解读能源产业变革趋势,指导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学校团委书记张磊、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鹏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参加。
 
一、实地走访:感受“智慧矿山”与“生态矿山”的实践魅力
 
抵达西湾煤矿后,陈春林一行首先跟随实践团成员走进生产核心区,沉浸式体验智能化开采与生态修复的“西湾实践”。在矿区调度中心,5G远程操控电铲的精准作业、智能卡车调度系统实时更新的运输数据、边坡监测雷达显示的毫米级安全预警,让在场师生直观感受到“智慧矿山”的硬核实力——单台设备日均作业量达2.2万吨,生产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45%的成果,让“课本理论”与“现场实践”形成鲜明呼应。
 
移步生态修复示范区,昔日黄土矿坑已蜕变为2000亩生态防护林带,阶梯式复垦的梯田里草木葱郁,植被覆盖率突破90%的绿意与远处开采区的有序作业相映成趣。“每开采1公顷同步复垦1.5公顷,这样的‘开采-复垦-生态’闭环,正是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注脚。”陈春林驻足观察复垦区的土壤改良样本时感慨道,“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
 
二、座谈交流:以实践为桥,锚定“能源报国”初心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实践团成员代表围绕四天来的实践收获逐一发言。能源专业学生李雨桐分享了观摩智能卡车自动避障时的震撼:“当看到300吨级自卸卡车在无人操控下精准避障、高效运输,才真正理解‘科技赋能煤炭’的深层意义。”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王浩则聚焦生态修复,提出“矿坑水净化后用于复垦灌溉”的调研思路,引发热烈讨论。
 
听取汇报后,陈春林对实践团的实践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结合陕西“十四五”能源规划与校地联动育人理念强调:“西湾煤矿的探索,是陕西能源产业‘绿色突围’的缩影——从煤制烯烃全产业链升级到光伏+复垦技术应用,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2%以上的成果,印证了‘传统能源不是夕阳产业,转型创新就能焕发新机’。”
 
针对青年学子的成长,陈春林提出三点期望:“一要做‘懂技术’的实干者,深入钻研智能化开采的核心逻辑,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做‘有情怀’的践行者,从黄土高原的生态蜕变中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三要做‘敢担当’的传承者,接过‘能源报国’的接力棒,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找准青春坐标。”
 
三、青春感悟:在知行合一中践行使命担当
 
座谈会后,实践团成员备受鼓舞,纷纷调整后续实践计划。“陈书记提到‘把论文写在矿山大地上’,让我更明确了接下来的调研方向——聚焦抛掷爆破工艺的智能化改良,为提高开采效率提供学生视角的方案。”实践团成员张伟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计划。据悉,实践团接下来将深入开采现场观摩核心工艺,并与陕煤集团技术团队围绕“双碳目标下煤基产业链延伸”展开专题座谈。
 
此次陈春林一行的看望指导,不仅为实践团注入了精神动力,更深化了“校地联动”育人模式的实践内涵。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在西湾煤矿的所见所闻,让‘能源报国’从抽象的口号变为具体的行动指南。我们将带着书记的嘱托,在实践中深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创新经验,为家乡能源产业变革贡献青年智慧。”
作者:石浩廷 来源:大学生之声
校园新闻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