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走进神延煤炭西湾露天煤矿,开展实地观察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先后前往采煤观景台及坑下作业现场,近距离感受现代煤炭开采的壮阔场景与技术革新,深化对“能源报国”使命的理解。
西湾露天煤矿坐落于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其在绿色开采、高效生产等方面的实践颇具行业代表性。煤矿负责人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矿区的基本概况、产能规模及发展理念,让成员们对煤矿的定位与价值有了初步认知。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实践团首先登上采煤观景台。站在高处俯瞰,露天矿坑的宏大轮廓尽收眼底:层层剥离的台阶整齐排列,巨型电铲正精准作业,满载煤炭的自卸卡车沿着专用道路有序穿梭,构成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生产画卷。技术人员指着不同区域介绍:“我们采用的间断式开采工艺,通过科学规划台阶高度与推进度,既能保障开采效率,又能降低安全风险。”成员们一边聆听讲解,一边记录细节,对露天开采的规模化运作有了直观感受。
随后,实践团乘坐专用车辆深入坑下作业现场。随着车辆缓缓下行,与开采设备的距离不断拉近,巨大的挖掘机铲斗起落间便能完成数吨煤炭的装载,车轮高过人身的自卸卡车轰鸣而过,震撼的场景让成员们深切体会到能源生产的磅礴力量。技术人员蹲下身,拿起一块煤炭样本介绍:“这里的煤炭属于优质动力煤,热值高、杂质少,在电力供应、冬季供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团成员们纷纷上前观察,结合专业知识向技术人员请教煤炭洗选、运输储存等环节的问题,互动交流氛围热烈。
在现场交流中,技术人员还重点分享了煤矿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举措。“我们始终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在剥离区域同步开展土地复垦和植被种植,目前已完成数千亩复垦土地的生态修复。”他指着远处的复垦区说,那里的草木长势良好,与作业区形成了“开发与保护”的鲜明对照。这让实践团成员对“绿色矿山”建设有了更真切的认识,打破了“煤炭开采必毁环境”的固有印象。
实践团成员龚正全在活动结束后表示:“以前在课本里学的能源生产知识,今天在现场有了具象的呈现。从观景台的全局视角到坑下的细节观察,我不仅看到了煤炭开采的技术进步,更感受到了能源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作为能源相关专业的学生,未来更要脚踏实地学习,为国家能源事业贡献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让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成员走出校园、深入一线,在亲身体验中深化了对能源产业的理解。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后续将通过总结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将此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学习动力,激励更多青年学子以“能源报国”为己任,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