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西安科技大学 “北疆青锋,能源报国” 实践团奔赴西湾露天煤矿,深入选煤厂与排土场复垦绿化观景台,探寻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与生态修复的 “绿色密码”,以青春视角见证能源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进。
在西湾露天煤矿选煤厂,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感受智能化生产的高效与精准。先进的智能分选系统、自动化传输设备有序运转,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煤炭分选精准化、生产流程无人化。从原煤入厂到精煤产出,全流程智能管控,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更展现出煤炭行业向科技要效能、向智能要发展的转型决心。实践团成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龚正全惊叹:“智能化让传统煤矿脱胎换骨,科技赋能让能源生产更高效、更智慧,这坚定了我们用专业知识助力行业升级的信念!”
随后,实践团登上排土场复垦绿化观景台,俯瞰生态修复成果。曾经的排土场,如今绿植覆盖、生机盎然,草地与树木交织成网,勾勒出生态复苏的美丽画卷。西湾露天煤矿坚持 “边开采、边修复” 理念,通过土壤改良、植被选育、生态监测等措施,让废弃土地重披绿装,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王雨萱感慨:“从黑色煤场到绿色生态,是责任与担当的生动实践,让我们看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可以并行不悖,为我们探索‘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此次实践,实践团成员们既见证了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的硬核实力,又领略了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团队指导老师表示,希望同学们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厚植 “能源报国” 情怀,将专业所学与行业需求、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在能源绿色发展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未来,实践团还将持续深入调研,挖掘更多 “绿色能源” 故事,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智慧。
此次西湾露天煤矿之行,是西安科技大学 “北疆青锋,能源报国” 实践团践行知行合一、探索能源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站。实践团以青春之眼洞察行业变革,用脚步丈量绿色发展之路,让 “能源报国” 不再是口号,而是化作亲眼见证的震撼、亲身实践的感悟,激励着青年学子以专业为笔,为能源产业绘就更智慧、更绿色的未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