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走进陕西西湾煤矿 解码智能化开采与生态共生密码
2025年7月6日,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在陕西西湾露天煤矿开启第四天实践之旅。当日,实践团成员深入矿区生产一线,通过露天开采工艺专题讲座与现场观摩,实地感受陕北能源基地在智能化开采与生态保护领域的创新实践。
在煤矿生产调度中心,技术负责人以“科技赋能煤炭:陕北矿区的绿色转型之路”为主题展开讲解。“作为陕西智能化开采示范矿区,西湾煤矿已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负责人指着实时监控大屏介绍,矿区采用三维地质动态建模技术,搭配智能卡车调度系统与5G远程操控电铲,单台设备日均作业量达2.2万吨,生产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45%;边坡监测雷达与微震监测系统24小时联动,将安全预警精度控制在毫米级。更具特色的是矿区的生态修复模式:依托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技术,每开采1公顷土地同步实施1.5公顷阶梯式复垦,目前矿区已建成2000亩生态防护林带,植被覆盖率突破90%,昔日黄土矿坑正逐步蜕变为“绿洲示范带”。
互动环节中,实践团成员围绕“双碳目标下陕北煤炭基地的转型路径”展开提问。有成员问及:“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陕西传统能源如何实现‘绿色突围’?”技术负责人回应:“陕西正推动煤炭‘由燃转化’,西湾煤矿配套的煤化工园区已实现煤制烯烃全产业链升级,同时通过光伏+复垦、矿坑水循环利用等技术,将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2%以上。”
“当看到调度系统实时显示300吨级自卸卡车自动避障行驶时,才真正理解课本中‘智慧矿山’的实践模样。”一位能源专业学生在实践笔记中写道。据悉,实践团接下来将深入开采现场,实地观察抛掷爆破工艺操作,并与陕煤集团技术团队座谈,聚焦陕北能源基地在智能化、绿色化领域的前沿探索。
此次实践活动由西安科技大学19名师生组成,立足陕西“十四五”能源规划需求,旨在通过“校地联动”模式让青年学子深度认知家乡能源产业变革。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在西湾煤矿看到黄土高原上‘开采-复垦-生态’的闭环发展,我们更清晰认识到‘能源报国’在陕西的特殊意义——既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更要探索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