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调研团,远赴保山市龙陵县开展“追寻红色足迹,情系圣地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行不仅是一次重踏烽火岁月的历史回望,更是一场解码滇西抗战精神、串联红色记忆的深度探寻。
实践团由指导教师带队,沿历史脉络前往龙陵县,沿着滇缅公路,一路经过707小镇,惠通桥,红旗桥,龙江大桥,最终到达松山抗战遗址纪念园。这些承载着滇缅公路记忆的地标与场馆,以实物展品、影像资料与文字记载为笔,生动还原了当年滇西军民在烽火中修路、运输、御敌的艰难历程,每一段记录都似时光碎片,拼凑出抗争岁月的壮阔图景。
在前往惠通桥的途中,经过向导的讲解,队员们认识到惠通桥曾在阻止日军东进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站在桥面,仿佛仍能听见当年战斗的急促回响;红旗桥则见证了抗战后期军民协同推进的历史场景,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观察与资料梳理,愈发清晰地理解了交通枢纽在战役中的战略重量。
在团队登上龙陵松山战役遗址,探寻松山战役历史细节时,那些在战火中挺身而出的英雄形象,尤其是“娃娃兵”们稚气未脱却坚毅果敢的故事,在生动讲述中愈发鲜活,令在场成员无不动容。遗址现场,日军当年留下的战壕蜿蜒交错,地道下因轰炸形成的巨大弹坑仍清晰可辨,这些战争遗迹以最直观的形态,展现着松山战役的惨烈与艰难,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胜利果实背后的血与火的代价。
“通过参观松山战役遗址纪念园,我了解到革命先烈在滇西抗战中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实践团成员李卫龙在参观松山战役遗址后感慨地说。
最后,团队来到龙江大桥。这座现代化桥梁横跨龙江,与近日探访的历史遗址形成鲜明对照,既勾勒出滇西地区的发展变迁,也让大家在古今对话中更深刻地领悟到守护和平的深远意义。
这场红色之行,团队以脚步为笔,将滇西战役的关键遗址串联成线,在触摸历史痕迹、聆听英雄故事中深化了对滇西抗战历史的理解。而这份浸润着热血与感动的实践,也为后续的研究积累了丰盈的一手资料,让红色记忆在探寻中愈发清晰,在传承中更具力量。
文:祁妹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