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生活结出的文学硕果:苦果老师的创作人生

发布时间:2025-08-22 关注: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赖屿楦

  近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采访了诗人苦果老师(原名黄仕虎),探寻其笔名中蕴含的对农民文化的理解,了解农民诗歌在坚守文学性的同时如何拓宽传播路径,记录其在捕捉新时代农民诗歌新诗意、突破地域局限等方面的思考,以及对青年写作者的期望。
 
图为实践团专访作家苦果老师  赖屿楦 摄
  “我要永远做一个苦果。”这个充满决绝的宣言,成为了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副会长苦果老师的笔名由来。
  在西安市鄠邑区的一间简朴书房里,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采访了这位有着近40年创作经历的农民诗人,了解他如何从人生低谷走向文学高峰。
  1986年,经历第一次婚姻失败的黄仕虎为自己取笔名“苦果”,寓意要永远铭记这段苦涩经历。“不过这个名字与土地现在说应该有感情了。以前是单纯的,指向是单纯的,现在就是说我把我自己也看成黄土地上的一颗果子,它都是由苦变甜,如果甜了还不好,甜了就酸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在《长安杂志》上发表过诗作,与著名作家贾平凹同期刊登。“他在最前边,我在最后边。我说哪一天如果能翻一下,让我在前面多好,结果到现在40年过去了都没翻过来。”谈及这段往事,苦果老师开怀大笑。在今后的创作中,有人劝苦果老师将笔名改成“青山”,他说“还要回到苦果”,既是怕别人认不出是谁,也是对这个“苦果”名字有了根深蒂固的感情。
  从民办教师到驾驶员,苦果老师始终没有离开土地。2008年,他开车打工挣了4000多元,用这笔钱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不了的乡情》。“自己写自己卖”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当时他带着诗集上街叫卖,这种朴素的文学热情最终引起了陕西广播电视台的注意。2009年5月9日,他受邀参加故事广播节目,第一次从听众变成了嘉宾。“在我小的时候,那个文化生活落后,就是靠一部半导体收音机接收外面的信息。”走进直播室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命运的奇妙转折。在节目中他谈了诗歌,与朋友聊了诗。这次经历对于苦果老师来说印象深刻。
  苦果老师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不了的乡情》其实按说它还跟就是这个乡村题材它把它涵盖不了。”从乡村生活到婚姻爱情,从校园故事到城市建设。他特别提到为女作家姜兰芳生日即兴创作的《我是你的爱人》,这首诗从女性视角呼吁反对家暴、倡导独立,后又补充了男性视角的下篇,写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倾诉。这种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和人文关怀,使他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乡土题材,体现了苦果老师作品的广泛性。
  在创作工具上,苦果老师经历了从纸笔到手机的转变。他坦言已经敲坏了5部手机,从最初需要网管帮忙上传文章,到现在熟练使用各种自媒体平台。“今日头条认证作家”、“文学领域优质作者”……这些头衔和119万的庞大阅读量见证了他适应数字时代的努力。在他看来,农民作家必须与时俱进,“如果你还要坚持说是我拿笔写已经不可能了”。
  谈到农民文学的未来,苦果老师认为乡愁是永恒的主题。随着年轻人进城,农村逐渐空心化,但那些关于“母亲做的酸汤面”、“故乡的搅团”的记忆反而更加珍贵。他建议年轻创作者要深入生活、多读书,“有了这种积累才有灵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