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精神:在历史回响中砥砺前行的新时代实践
一、红色根脉:穿越时空的精神灯塔
在江西井冈山的茅坪村,86岁的周根生老人总会在自家堂屋擦拭那面泛黄的红军军旗。"这是1928年红军在我们村休整时留下的,我爷爷当年是农会会员,冒死把它藏了下来。"老人布满皱纹的手轻抚旗面,眼中闪烁着泪光。这面承载着革命记忆的军旗,只是无数红色文物中的一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灯塔。
红色精神的孕育,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觉醒年代。1921年,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的石库门里,13位来自各地的代表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列强环伺,军阀混战,民生凋敝。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群怀揣救国理想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种初心使命,成为红色精神最本源的内核。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红色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丰富的形态。井冈山时期,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孕育了"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的长征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北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形成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延安精神......这些精神形态虽各有侧重,但都贯穿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共同构成了红色精神的主体。
红色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产物,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抗日战争时期,正是凭借着红色精神的激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红色精神鼓舞着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精神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国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红色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推动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说,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薪火相传:红色精神在当代的传承路径
在河北西柏坡纪念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纪念馆的入党誓词墙前,一批新党员正在举行入党宣誓仪式,他们高举右拳,声音洪亮而坚定。这样的场景,在全国众多红色纪念馆中每天都在上演。红色场馆作为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让红色精神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红色教育是传承红色精神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创新红色教育形式,丰富红色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中,红色精神被纳入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许多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让学生走进红色纪念馆、革命旧址,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体验互动等方式,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例如,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的中小学开展了"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邀请老战士讲故事、编排红色情景剧、举办红色主题班会等形式,让红色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在干部教育中,红色精神是必修课。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将红色精神教育纳入培训课程体系,组织学员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开展现场教学。学员们通过重温革命历史、体验革命生活、感悟革命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2023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组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赴井冈山开展党性教育,学员们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在茅坪八角楼重温毛泽东同志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时的情景,深刻体会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红色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传播,是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一批以红色历史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如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电影《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话剧《雨花台》等。这些作品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再现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让红色精神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其中,《觉醒年代》以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历史为背景,塑造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展现了他们为寻求救国真理而不懈探索的精神,引发了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强烈共鸣。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红色精神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开设红色主题专栏,利用短视频、直播、H5等形式,传播红色故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红色讲解员"成为新兴职业,他们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让红色文物"活"起来,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用短视频形式介绍馆藏的红色文物,单条视频的播放量最高达到数千万次,让更多人了解了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红色精神的传承,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实践中。在各行各业,都有许多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色精神。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冲锋在前,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展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正是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广大扶贫干部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用汗水和奉献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科研领域,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
三、时代价值:红色精神引领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红色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为我们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红色精神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压舱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一些人在思想上出现了迷茫和困惑,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红色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帮助我们廓清思想迷雾,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通过学习红色精神,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红色精神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粘合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价值追求,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全国各族人民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合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正是因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与红色精神一脉相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重要保证。
红色精神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红色精神中蕴含的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为我们推动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突破了"城市中心论"的束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种伟大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实行改革开放,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一种伟大的创新。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红色精神,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敢于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红色精神是涵养优良作风的"净化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红色精神中蕴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通过学习红色精神,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