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手作揉捻千般巧,香酥回味百年长

发布时间:2025-08-03 关注: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家人们看过来!这根金黄酥脆的麻花,是咱阜阳传承百年的老手艺,咬一口全是芝麻香!”近日,在安徽阜阳某乡村的“三下乡”实践活动现场,一名大学生架起手机直播设备,对着镜头热情推介家乡特产——阜阳麻花,一场别开生面的助农直播热闹开场。
        镜头里,大学生化身“家乡代言人”,向大家介绍阜阳麻花的“前世今生”:“这麻花可不是普通零食,从清末传承至今,光是揉面就要揉够30分钟,搓条要搓出32道纹路,油炸时火候得精准到秒,每一步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讲究!”原本粗糙的面团在指尖翻飞,两根面绳在指尖交叉、缠绕,手腕轻轻一抖,转眼就变成均匀缠绕的麻花坯,入锅油炸时,油温要像春播时的地温一样讲究,180℃刚好,高了焦心,低了没劲儿,用长筷子轻轻一拨,麻花就在热油里打着转儿变黄,发出滋滋作响的油花,飘出阵阵香气。    
          
         作为土生土长的阜阳学子,同学们对麻花有着特殊感情:“小时候过年,奶奶总会炸一大盆麻花,邻里互相串门时抓一把,那香味能记一整年。”直播中,不仅讲解工艺,更分享了麻花背后的乡土故事——比如谁家的麻花手艺最地道,哪户人家的秘方里藏着对家人的牵挂,这些带着温度的细节,让网友们感受到了皖北乡村的烟火气。
          
         不少网友留言:“被大学生的热情感染了,买份麻花尝尝阜阳味道”“原来一根小麻花里有这么多讲究,支持老手艺!”有人说爷爷曾背着麻花走街串巷,用赚来的钱给她买书包;有人记得村里办喜事时,家家户户都会炸麻花当回礼,寓意“拧成一股绳,日子更香甜”。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故事,不少网友们也纷纷留言:“想起外婆炸的麻花了”“这哪是卖零食,是在讲咱中国人的日子啊”。
         此次活动最珍贵的收获,莫过于用自己的方式,让百年麻花的香味越过淮河、跨过长江,让更多人知道:在皖北的土地上,还有这样一群人,守着老手艺,也盼着新日子。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课,更是一场青春与传统的碰撞。阜阳学子用年轻人的方式,让百年麻花香飘云端,既为家乡特产打开了新销路,也让更多人看到了非遗手艺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