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五站青春课:重走总书记河南路,把感悟种进乡土里

发布时间:2025-08-10 关注:

来源:苏思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青年使命担当,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牡丹学院)“行‘习’路,践初心”实践团成员们积极响应号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龙门石窟、医圣祠、焦裕禄纪念馆、安阳殷墟和黄河博物馆,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感悟时代发展的脉搏,汲取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华章。
一、走进龙门石窟,触摸千年佛韵
6月24日,成员们首先来到了龙门石窟。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艺术宝库,每一处雕刻,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展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实践团成员们怀着敬畏之心,踏着总书记考察的足迹,以西山石窟为起点,深入了解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以及保护现状。为让更多人了解石窟文化,实践团成员结合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向游客介绍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以及龙门石窟在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石刻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并用相机帮助游客记录下美好瞬间。
 
二、溯源医圣文化,传承中医智慧
为进一步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嘱托,增强同学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实践团成员们于6月26日前往南阳医圣祠,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沿着中轴线前行,成员们来到了庄严肃穆的张仲景博物馆,馆内陈设以"医圣之路"为主线,通过珍贵的汉代医药器具、历代《伤寒杂病论》典籍等系统展现了张仲景的高尚医德和伟大抱负。成员们在馆内观摩了中医针灸、推拿、艾灸等传统诊疗技术,认识了各种药材,如丹参、艾叶、金银花等,并进一步学习了中药的配制方法。
 
三、追寻焦桐足迹,感悟公仆精神
怀着崇敬之心,实践团成员们于6月30日前往了开封焦裕禄纪念馆。“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赤子誓言在耳畔回响,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在苍翠挺拔的焦桐树下,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动情讲述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学习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庄严的党旗前,全体成员郑重宣誓,誓言将“人民公仆”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三股劲”为指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服务人民中绽放绚丽之花。
 
四、探秘殷商故都,触摸甲骨文明
7月3日,实践团成员们走进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大门。“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展板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让每一位成员印象深刻。怀着敬畏之心,成员们开启了一场穿越三千年的文化探索之旅。在青铜器展厅,他们细细揣摩“司母戊鼎”等国之重器的铸造工艺;在甲骨文展区,他们俯身辨识古老文字,破译商王占卜的神秘符号;在遗址复原区,他们通过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商代祭祀、田猎等社会生活场景。活动尾声,成员们自发分组清理环境,将垃圾分类投放,用实际行动守护这片文明圣地。
 
五、探黄河博物馆,承民族奋斗魂
郑州黄河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河流博物馆,以蜿蜒曲折的水岸景观为原型,是自然环境与现代文明交汇的桥梁。跟寻习总书记的步伐,7月6日,成员们前往黄河博物馆展开调研。通过近距离接触黄河文化,成员们了解到正是在党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团结一心,实现了黄河从“害河”到“利河”的历史性转变。在黄河文化的浸润下,成员们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明确了自己在传承与发展黄河文化中的使命与担当。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行‘习’路,践初心”实践团成员们收获颇丰。他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增长了见识才干,明确了责任担当。未来,成员们将继续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人:苏思凡
团队负责人:苏思凡
联系方式:wxid_vone78rzx19b22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