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27日,师范学院新教育教改班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实验中学成功开展了主题为“青春伴童行,希望筑梦成”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郝晓东老师带队,教改班全体成员参与。通过扎实的支教实践与深度的专业研修,实现了服务社会与自我成长的双重目标。

教改班学生到达定西杨茜摄
实践伊始,教改班同学们迅速转换角色,以“小老师”的身份投入为期五天的支教工作。他们面向安定区实验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共四个班级的学生,精心设计并实施了涵盖阅读鉴赏、音乐艺术、创意手工、书法绘画、运动健康等多维度的素质拓展课程。课堂上,成员们展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创造力。他们巧妙运用互动游戏、情境模拟、小组合作等形式,极大激发了当地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度。韩玉佳同学开设的泥塑课成为了亮点。孩子们在她的引导下,不仅捏出了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小猫造型,更发挥创意,延伸创作出骰子、小人物等丰富多样的泥塑作品,课堂氛围活跃,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在精心安排的作业辅导时段,成员们耐心细致地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有效解决了他们在暑假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巩固了学科知识。

手工课瞬间杨茜摄
支教活动不仅限于白天的课堂。每晚,教改班全体成员在郝晓东老师的组织下,坚持开展严谨的教学复盘与专业共读活动。复盘环节聚焦当日课堂教学的得失,成员们坦诚交流、深入剖析教学细节,共同探讨改进策略,体现了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共读活动则围绕教育经典——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展开,通过集体研读和心得分享,成员们深刻领悟教育真谛,涵养教育情怀,为未来从教之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共读《给教师的建议》杨茜摄
实践的后半段,活动重心转向教师专业素养的深度研修。成员们系统参与了由资深导师刘娟开设的“缔造完美教室”专题课程。课程采用讲座引领、小组研讨、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了教室精神文化构建的核心要素、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以及电影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学员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在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共享中,对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升华。

教改班“缔造完美教室”成果合影杨茜摄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实现了服务社会与自我成长的有机统一。它不仅提供了教育实践的平台,培养了成员们的课堂实践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指明了专业发展之路,为师范学院培养优秀未来教师奠定了基础。

教改班与定西学生的大合照杨茜摄
对于教改班成员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宝贵的课堂实践机会,更是一次全方位的专业淬炼。他们亲历教学一线,有效提升了课堂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通过深度研修与经典研读,其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发展视野得到显著拓宽,对未来职业方向的认识更加明晰,为成长为卓越的未来教师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安定区实验中学的学生们,丰富多元的课程和“小老师”们的倾情陪伴,不仅充实了暑期生活,更点燃了学习兴趣,拓展了视野,在他们心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此次甘肃定西之行,是苏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新教育教改班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师院学子服务基层教育的青春担当与蓬勃力量,也为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