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乡村学生暑期生活,让知识与欢乐在实践中传递,山东理工大学“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6日走进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院上村村委会,开展了一场涵盖科普实验、红色教育、实践体验的系列课程,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学生共同书写了一段充实而温暖的成长故事。
一.科学与红色的碰撞,点燃探索热情
在“红色能量大冒险:解码红色教育基地”特色课程中,实践团成员吕明欣、王业满通过展示图片、讲述历史故事,向学生介绍了红色教育基地的相关背景知识。在“红色知识问答”互动环节中,“这个红色基地的英雄们太勇敢了,我以后要多了解他们的故事。”学生通过知识问答、团队协作及工业史课程,分别就红色精神传承、团队合作价值及石油工业精神提出具象认知与实践反馈。
图为“红色能量大冒险:解码红色教育基地”课程。刘崇贤供图
红色课程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张舒涵、曹孟肖、孙铭悦带领孩子们回顾《左手右手》这首歌。他们先播放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跟着哼唱,随后为歌曲设计了一系列贴合歌词意境的动作——当唱到“当你的手拉着我的手”时,孩子们两两相握。成员们耐心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纠正孩子们的姿势,鼓励他们边唱边做,为后续的唱歌演出打下基础。
图为唱歌场景。刘崇贤供图
在“二氧化碳灭火器趣味小实验”中,实践团成员高希尚、王凤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模型、蜡烛等器材,进行了灭火原理演示。他们通过讲解原理、同步操作和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式,向在场学生展示二氧化碳灭火过程。演示中,成员按下阀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火焰随即熄灭。成员在操作时引导学生注意现象,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现场学生认真观察,感受到科学原理的奇妙与探究实践的乐趣。
图为”二氧化碳灭火器趣味小实验“课程。刘崇贤供图
在“好玩的鼻涕虫”课程中,实践团成员范子龙使用聚乙烯醇、硼砂溶液等材料,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在讲解“如何让液体形成凝胶状”相关原理后,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材料制作出凝胶模型。实验过程中,有学生表示:“原来平时用的胶水里面就有这种物质。”制作完成后,现场传出学生的欢呼声。此次课程设计采用‘动手实践结合知识学习’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过程。
图为“好玩的鼻涕虫”课程。刘崇贤供图
二,活力与创造的交融,绽放成长光彩
"我是小小演说家"演讲比赛拉开下午活动的序幕,实践团成员曹孟肖、孙铭悦担任评委,组织学生依次上台进行演讲,鼓励孩子们走上讲台分享自己对上午三个红色教育基地讲解的想法。
图为“我是小小演说家”演讲比赛。王业满供图
大课间活动时间,“螃蟹赛跑”游戏准时开始。实践团成员范子龙组织学生参与游戏,学生们模仿螃蟹横向移动,双手撑地侧向行进。活动过程中,操场氛围活跃,参与游戏的学生与同伴共同参与游戏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图为“螃蟹赛跑”游戏。高希尚供图
在“‘我心中的石油工人’主题绘画”课程中,实践团成员孙铭悦、曹孟肖向学生分发绘画工具,组织创作石油工人主题作品,引导学生用色彩描绘心中的石油工人形象。有的画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在钻井平台上忙碌,有的画石油管道通向远方,每一幅作品都充满童真与敬意。
图为“‘我心中的石油工人’主题绘画”课程。高希尚供图
科普之光,点亮童心;红色之魂,浸润心田。院上村村委会的这一系列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收获了科普知识、红色记忆与实践技能,更在温情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深知,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便是每一份付出的意义所在。这份播撒在乡村土地上的知识种子,定会扎根生长,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成长之花,让梦想在希望的田野上肆意绽放。
作者:李颖能 吕明欣
来源:“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