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清晨,淮北师范大学“乡土经济市场调研队”一行10人奔赴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大庄村,深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段园葡萄”核心产区,通过合作社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田间观测等形式,聚焦农旅融合与电商赋能对乡村经济的双重驱动力,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挖掘“小葡萄”背后的“大经济”,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
大庄村由原7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有5536人、7000亩耕地,其中6000亩种植葡萄。村委会成员介绍,2024年葡萄产量约9000吨,总产值超1.1亿元,带动人均增收2000元。调研队首站来到大庄葡萄专业合作社,村委会成员指着避雨棚说:“过去靠天吃饭,现在棚里湿度可控,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管理更加科学,有效降低了葡萄裂果率。”
图片展示了团队成员与当地村委会成员周敬在葡萄种植园的合影。宫子豪 供图
晨光中,一串串沉甸甸的“巨玫瑰”“夏黑”葡萄挂满枝头。微风拂过,晶莹的露珠从翠绿的叶片上滑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调研队员在田间细致观察葡萄生长状况,研究栽培技巧。现场农户介绍:“传统靠天吃饭风险大,现在科学管理保障了品质稳定。”据了解,当地已连续举办九届段园葡萄采摘节,每年吸引游客超十万人次,段园葡萄小镇旅游景区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让“小葡萄”真正成了“大产业”。
然而,在深入农户走访时,队员们也发现了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部分散户农户反映:“合作社收购价稳当,但我们产量小,只能摆摊零售或等果贩收购,遇到极端天气就愁销路,运费还要吃掉一块利润!”这一现状凸显出个体农户抗风险能力弱、流通环节成本高的现实困境。同时,村民对新型销售模式的需求较为突出。多位农户坦言:“我们知道电商能卖更好的价钱,但不懂技术,也没人指导,想尝试却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痛点,调研队员现场演示了短视频拍摄、线上展示等基础操作,建议村民通过直观呈现种植过程吸引消费者,搭建直连市场的数字化销售渠道。
调研队将专业理论与田间实践相结合,为农户提出针对性建议。队员结合大庄葡萄的品牌优势,鼓励村民:“不要只埋头种植,还要多讲讲三百年的种植历史和绿色认证故事,文化附加值能提升溢价空间!”同时,团队还向村民介绍了病虫害AI识别、智慧大棚管理、手机APP智能调控温湿度等现代农业技术,并调研了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大学生带来的点子像及时雨!”村民李大姐感慨道。
午后,队员们踏上归程。笔记本里不仅记录了种植成本、销售渠道、物流瓶颈等详实数据,更承载着农户对“云端”市场的热切期盼。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刻体验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更深化了对电商赋能、产业升级和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认识。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大庄村葡萄产业发展,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下沉支持,助力大庄葡萄香飘更远——这串凝聚土地智慧的果实,正亟待数字时代的新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