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家风长叙温暖银龄,法守家安传承记忆——唐山学院学子深入临西县开展老年人口述家风故事挖掘与权益保障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07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2025年暑假期间,唐山学院文法学院拾忆队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郭曦的带领下,赴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多个社区与乡村,开展了一场融合文学、法学与数字技术的创新实践活动。项目以老年人口述家风故事为切入点,结合法律知识普及与数字化传播,旨在唤醒家庭记忆、传递法治温度、弘扬传统文化。(通讯员 常一诺)

  一、跨界融合,回应时代命题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群体作为历史亲历者与文化传承者的价值日益凸显。他们承载着丰富的个人记忆与集体历史,然而,这些宝贵的记忆正随着时间流逝而面临湮没的风险。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响应国家"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号召,本项目以新文科理念为引领,融合汉语言文学、法学、秘书学与数字技术,致力于挖掘、保存并传播社区老年人的生命故事与文化记忆。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深入常白地村、明珠上院社区、临西县健康养老院等地,通过调查记录、实践服务等方式,与老年人建立深厚情感联结,倾听他们讲述家庭故事、人生经历与家风传承。

  二、数字赋能,让老故事焕发新生机

  团队运用AI语音转写、多媒体采集等数字化手段,将老人口述内容转化为图文集、音频节目和短视频,建立“数字记忆库”,实现家风故事的永久保存与创新传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创新推出“法律+故事”主题短视频,从家风叙事中提取财产继承、婚姻家庭等法律知识点,结合《民法典》进行通俗解读,让法律知识融入生活场景、走进百姓心里。

  团队成员高伟杰表示:“我们不仅是在记录故事,更是在搭建一座跨代沟通的桥梁。老人们的经历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家的意义与法的价值。”

  三、情感共鸣,从倾听开始传递关怀

  除了技术层面的创新,项目更注重情感层面的陪伴与关怀。通过“心灵驿站”茶话会、“乐享银龄”文体活动、“家风日”线下展览等形式,团队为老年人创造了被倾听、被尊重、被需要的平台,许多老人第一次有机会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人生,情绪激动甚至潸然泪下。

  (图为团队成员专心聆听老人讲述家风故事 供图王志超)

  “以前总觉得老了就没用了,没想到这些陈年旧事还能被年轻人当宝贝一样记下来。”临西县养老院一位接受服务的老人拉着队员的手感慨道。

  四、成果初显,未来可期

  目前,项目已初步形成《临西县家风调研报告》《家风故事AI视频合集》等一系列成果,其制作多期“法律+故事”短视频,在社区和线上平台引发良好反响。团队计划将这一模式持续优化,推广至更多社区和村镇,为基层文化服务与老年权益保障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模板。

  指导教师郭曦表示:“该项目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学生在服务中成长,在传承中创新,真正体现了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价值。”

  家风长叙,不止于记录;法守家安,更在于行动。这群大学生用脚步丈民情,用技术传文脉,用法律护安宁,为我们展示新时代青年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本项目不仅是对老年群体的精神关怀,更是对中国道路、中华文化的生动诠释。通过记录保存老年人家风家庭故事,与法律知识相结合,增强文化自信与历史认同同时科普法律知识。同时,项目运用数字化手段(图文、音频、新媒体)对优良家风故事进行保存记录,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再生与传播,具有显著的人文价值与社会意义。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