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7 关注:
来源:湖北医药学院万众“医”心暑期社会实践队
阳光穿透科教楼玻璃穹顶,在半身急救模型上洒下斑驳光影。2025年6月27日,湖北医药学院“万众医心”暑期社会实践队与“暖阳阳陪诊”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陪诊队)在此开展急救技能联训活动,通过理论研习、实操演练、经验互鉴,共同探索“急救+陪诊”服务模式的创新融合。
图为实践队员胡俊炎讲解CPR的操作流程
“黄金四分钟是生命倒计时的分秒必争!”在“万众医心”实践队队长胡俊炎的讲解声中,急救模型前围起层层求知的人墙。
专业赋能:生命课堂上的知识共振
图为实践队员詹智雯演示CPR的操作流程
在讲解示范后,实践队员带着一组陪诊队员做一遍CPR(心肺复苏术),队员詹智雯以专业手法展示胸外按压标准动作——双臂垂直、手掌交叠、频率精准,配合“1001、1002”的节奏计数,将复杂的CPR流程转化为可感知的生命律动。围观的“暖阳阳”队员们纷纷举起手机录像,有人轻声复述:“按压深度5-6厘米,每分钟100-120次……”
图为陪诊队员练习CPR
理论教学后,实操环节迅速展开。两队队员混合编组,在模拟人身上交替练习。“手臂再直一些,用身体重量下压!”“万众医心”队员余元元半蹲指导,手把手纠正“暖阳阳”队员的按压姿势。随着练习深入,科教楼大厅回荡起此起彼伏的计数声,不同颜色的队服在急救模型前交织成守护生命的同心圆。
服务升级:急救技能注入陪诊温度
“陪诊不仅是全程陪伴,更要成为突发状况的‘第一响应者’。”活动现场,万众“医“心指导老师张老师的发言引发共鸣。针对陪诊服务中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两队共同梳理出《陪诊急救处置流程图》,将气道异物梗阻、心脏骤停等场景的应对方案细化至每个动作节点。“以前遇到患者突发意外,我们只能拨打120干着急。”参与培训的“暖阳阳”队员感慨,“现在掌握了海姆立克法和CPR,感觉自己真正能成为患者的‘安全垫’。
图为实践队员练习CPR
星火相传:让急救意识照亮更多角落
“急救知识不应是医学院的‘专利’,而应成为全民的‘生存技能’。”两队约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未来将联合开展“急救进社区”“技能进家庭”等公益活动,让专业急救知识通过陪诊服务触达更多群体。
夕阳西下时,科教楼大厅的急救模型已被擦拭干净,但两队队员的朋友圈里,实操照片与学习心得仍在持续刷屏。这场跨越实践队的联训,不仅是一次技能的提升,更是一场关于生命责任的接力——当急救意识在陪诊服务中生根,每一个平凡的陪伴者,都可能成为照亮危急时刻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