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一场以“英语绘本趣味阅读”为主题的志愿活动在苏州图书馆少儿阅览室成功举办。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团队面向小学生开展沉浸式英语教学,通过故事演绎、互动问答等多元形式,激发儿童阅读兴趣,践行公共文化服务使命。活动全程历时一小时,覆盖故事讲解、角色扮演、歌曲律动等环节,有效提升少儿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开启:点燃阅读热情
上午10时整,活动在经典绘本《The Three Little Pigs》的讲解中拉开序幕。主讲志愿者杨洋通过PPT展示封面,抛出互动问题“Who i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引发全场儿童齐声响应。分段朗读过程中,志愿者每完成两页内容即暂停,引导孩子们预测情节发展。现场观察显示,低年级学生能熟练运用“house”“strong”等关键词参与互动,展现出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
角色互动:培育表达自信
故事结束后进入角色扮演环节。孩子们分组佩戴小猪发饰与狼面具,在PPT台词提示下轮流登台表演。志愿者蹲身指导一名紧张的低语女孩,助其完成“I’ll build my house with bricks”的台词表达,赢得全场鼓励掌声。此环节通过降低背诵压力,显著增强儿童舞台表现力。
问答激励:强化学习成效
角色扮演后开展互动问答。志愿者提出五个问题,涵盖情节推理(如“Why did the third pig succeed?”)及语言应用。答对者可转动奖品转盘获取贴纸或文具,现场举手抢答氛围热烈。摄影团队采用连拍模式精准捕捉孩子们踊跃瞬间,为活动留存高质量影像记录。
歌曲律动:融合多感体验
10时40分,歌曲环节启动。志愿者陈阳播放英文歌曲,示范“clap your hands”“stamp your feet”等动作,并带读elephant、monkey等单词。孩子们随旋律跟做动作,虽短暂出现秩序波动,但经志愿者及时引导后排学生前移,现场迅速恢复有序跟唱。
实践反思:优化服务路径
10时55分,活动以总结复述与全体合影收官。志愿团队复盘发现:问答转盘等激励形式有效提升参与度,但歌曲动作需进一步拆分简化并提前发放歌词单。团队强调,儿童阅读推广需结合多感官体验降低语言焦虑,未来将通过细化流程设计,持续提升“真实瞬间”记录质量,助力书香社会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