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植物拓染里的夏天与成长

发布时间:2025-08-31 关注:

来源:“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2025年7月18日,我作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中的成员,走进南京市金磁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七月的阳光透过梧桐叶隙,在社区活动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二十双带着好奇的眼睛望向讲台,满怀期待。这堂植物拓染课,不仅让我亲历了一场自然教育的实践,更在教与学的互动里,触摸到了知识传递的温度。
“大家想把自然中的植物留住吗?”,随着我的发问,课堂开始了。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我说道:“植物拓染就是用锤子敲打植物,让它们的颜色‘跑’到布上,就像给布穿上一件带着草木香味的花衣服。”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我特意展示了一些图片:有印着向日葵花盘的手帕,有缀着松针图案的布袋,“这些都是植物拓染的作品,它们不用画笔,不用颜料,全靠大自然的馈赠。”讲完历史,我拿起一朵新鲜的三色堇:“那植物为什么能染色呢?秘密就藏在它们的身体里。”我将花瓣撕开,让孩子们观察断口处渗出的紫色汁液,“这里面有一种叫‘天然色素’的东西,就像植物自带的颜料。”
“现在,我们要请植物在布上留下影子啦!”我举起准备好的材料:正方形的棉布、各色植物标本、橡胶小锤、透明胶带。按照教案里反复推演过的步骤,我先让孩子们观察不同植物,然后用胶带把一片叶子固定在棉布上,说着便拿起小锤,沿着叶片边缘轻轻敲打。敲打完叶片,我小心地揭开胶带,银杏叶的轮廓清晰地印在布上,像一片黄色的剪影。我边说边示范,特意放慢了动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看清。整个演示过程中,我不断调整节奏,时而停下来解答“为什么有的树叶颜色深有的颜色浅”,时而提醒“别让锤子打到手”,那些在教案本上被红笔圈住的“注意事项”,此刻都化作了自然的互动。
轮到同学们自己动手时,活动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认真地挑选植物,像在搭配衣服;有的急着敲打,结果把树叶敲得“跑了位”。我穿梭在课桌间,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状况”:帮住他们固定胶带,教手忙脚乱的同学分辨正反面。
最让人惊喜的是孩子们的创意。有个女孩把紫薇花瓣撕成小块,拼出一朵小花;有个男孩用三叶草排列成三角形,说这是“魔法阵”;还有的孩子故意让颜色晕开,说这是“下雨的样子”。这些在教案之外的创想,比任何“标准作品”都更有生命力。我忽然明白,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教给孩子方法,而他们回馈给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
课程结束时,每个孩子都举着自己的作品合影。阳光下,棉布上的草木图案深浅不一,却都带着稚嫩的认真。有个孩子突然说:“老师,这些树叶虽然掉了,但它们在布上活下来了呀。”这句话像一道光,照亮了整个实践的意义:我们不仅教会了拓染的技巧,更让孩子们懂得,自然的美好可以用双手留存,而每一份用心创造的作品,都藏着独一无二的故事。
收拾材料时,我发现桌角遗落了一片被敲打过的树叶,叶脉的纹路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像一张写满秘密的网。这个夏天,从PPT里的植物图谱到教案上的步骤修改,从材料市场的比价到课堂上的即兴应对,这场关于植物拓染的实践,让我在教育的场域里重新认识了“准备”与“应变”、“传授”与“倾听”的关系。或许教育的真谛,就像拓染的过程——我们埋下知识的种子,却要学会欣赏它在孩子们心中开出的、意想不到的花。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