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
“井冈情,中国梦”专项实践在行动
“上井冈,得胜利!让信仰点亮人生!”对“哲学+”实践团而言,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场青春之约。8月3日至8月11日,苏州大学10位青年学子在王一成老师的带领下,赴“中国革命的摇篮”开启“井冈情,中国梦”专项行动。
从红色音乐课的壮阔旋律,到“对话革命前辈”访谈教学的潸然泪下,团队成员在具身体验中燃烧满腔热血,感悟信仰的力量。“要用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把信仰的力量传承下去。”带班老师颜丽娟介绍团中央井冈山中心十余载筹办特色课程的初衷。
“当年革命条件真是艰苦啊!红军得有多么顽强的意志力!”“红军的一天”傍晚时分,团队成员一边跟着红军后代编草鞋,一边感叹道。这一天,团队成员跨过“红军第一桥”,泥泞的山路没有阻挡前进的步伐;王一成老师掌勺烹饪,组织同学们自制红军餐,在劳动教育中忆苦思甜。
龙江书院内,王一成老师带领同学们齐坐在老教室内,品经典、悟哲思。“井冈山之所以能成为’革命胜利的起点’,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魂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这便是‘实事求是’的智慧!”这堂以辩论探真理的在地教学课,与当年龙江书院红军研习班,来了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红军对群众究竟好不好,井冈山老百姓现在过得怎么样?实践团以深度访谈解开疑团。“红军为我们打土豪、分天地,父辈、祖辈用中草药给红军疗伤,这便是军民鱼水情吧!”身为红军后代的老爷爷翻着家谱,含泪言道。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退休讲解员接受采访:“如今的讲解词有很多创新之处,其变迁也是时代发展的缩影。要我说,听党话革命才能胜利,跟党走建设才能搞好!”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在此段实践历程中具象化了。”实践团负责人成一涵在日记中写道。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做伟大信仰的践行者、传承人。据悉,“哲学+”实践团将扎实推进“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理论发轫研究”课题研究,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吉安实践提供决策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