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上井冈,得胜利:循迹井冈革命摇篮深悟星火精神真义

发布时间:2025-08-18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受到另一颗颗心跨越时空,汇成无数力量之和”,井冈山精神,历久弥新,光芒永存。为进一步淬炼时代新人的思想境界,感触井冈山革命时代的精神底色,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在王一成老师的带领下,赴中国革命摇篮——江西省井冈山市,开展融汇历史场域与当代思辨的“行走的思政课”。
  
  图为实践团拍摄的“胜利的号角”,并于团中央井冈山中心综合楼正门前合影
  实践团师生循着真理探索的足迹,置身朱毛会师广场,见证星火燎原的磅礴序章;踏入龙江书院,聆听思想建党的精神之声;步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感悟艰苦卓绝的奋斗史诗;瞻仰毛泽东故居,在方寸之间触摸伟人运筹帷幄的本源力量。在沉浸式体悟与深度寻绎中,师生叩问“两个结合”的真理力量,汲取矢志复兴的磅礴伟力。
  历史握手,信念回声
  一程山路,一曲赞歌。实践团顺抵达朱毛会师广场。巍峨纪念碑前,师生肃立。矗立于广场中央的朱毛会师雕像,以苍劲雄浑的线条,铭刻下朱毛会师历史场景——两位伟人巍然屹立,目光如炬,穿透历史烟云,双手紧握,传递着信念与力量,诉说着革命理想的磅礴。“这一幕,不仅是往昔峥嵘的永恒定格,更是一部以磐石书写的宣言,昭示着道路选择的正确;这一幕,早已超越了物理的联结,化为永不褪色的精神印记——团结、奋斗与必胜的信念。”实践团成员王诗语如是说。热风猎猎,红旗之下,团队成员齐诵团队宣言,声震林樾,团队成员的信仰亦更加坚定。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朱毛会师广场合影
  书院新思,共振百年
  实践团走进龙江书院的古朴门庭。从湘赣边界客家人念书就读的最高学府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院校的摇篮,这座红砖黛瓦的清代建筑,见证党领导的军队首个军官教导队的诞生。团队成员们穿过“明道堂”回廊,回望文星阁上朱毛会谈的旧忆。团队成员驻足于龙江书院斑驳的泥柱前,凝视复原的土坯课桌,指尖拂过生锈的煤油灯,仿佛触摸到彼时思想火种燎原的温度。团队成员还以情景剧复现的形式,鲜活地演绎当时的历史情节。
  昔日书院传星火,今朝哲思溯本源。阳光为书院雕花窗棂镀上金边,带队教师王一成站立在课堂旧址的讲桌前,开展情景化教学课堂,团队成员分享过去几天的收获与感悟,回答自身对于井冈山精神的别样体悟。这一刻,团队成员与百年前在此学习的战士们,产生深刻的精神共振。
  
  图为实践团带队教师王一成为团队成员开展情景化教学
  
  图为团队成员于龙江书院合影
  
  
  图为团队成员在龙江书院学习“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展陈有温,薪火在肩
  “让过去拥有未来!”博物馆本身,就是用实物书写的史书。实践团队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调研。博物馆静卧于茨坪的苍翠之中,有若一座用信仰与热血筑就的精神丰碑。步入其内,沿着五大展厅,时光的长廊徐徐展开:斑驳的土枪土炮,带领团队成员真实了解当时的作战装备;沙盘上的山峦沟壑,彰显着领导人决策的智慧与转寰;泛黄的书信布告,跃动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光芒和依靠群众的伟力源泉。每一件展陈,都不仅仅是冰冷的历史遗存,而是以历史遗存为载体的鲜活史诗,为后世讲述那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壮阔征程的壮丽篇章。团队成员当起小小讲解员,运用所学知识,为游客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积淀。
  实践团成员们在实践中遇见一位特殊的受访者——她曾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讲解员。她谈起这片土地上的烽火岁月,眼睛闪烁着如当年站在展柜前一般清澈而炽热的光芒。那些浸透着血与火的故事、那些镌刻着信仰与牺牲的名字,早已融入她生命的脉络。“今天我仔细听了讲解员的讲解,讲解词和我们那时候相比,有很多创新之处。讲解词的变迁,也是时代发展的缩影。”分别时,她拍拍团队成员的肩膀,分享参观感受,对我辈青年寄予深情嘱托。
  
  图为团队成员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合影
  
  图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场景
  
  图为团队成员为游客讲解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
  青衿笃志,励行致远
  实践季尾声,团队成员在王一成老师的带领下,细致总结实践经历、已有成果,规划课题研究的未来方向。实践团学生负责人成一涵向团中央井冈山中心教研处、其他高校实践团队,报告课题研究进展,以“星火淬真知: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理论发轫研究”为主题,汇报拟产出调研报告或论文的框架与关键内容。“研究‘两个结合’理论发轫,为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历程提供新视角,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叙事,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提供历史依据,也为理解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提供历史借鉴。”成一涵对课题意义与价值做出分析。(这里看能否链接到视频号内容)
  8月11日晚,“哲学+”实践团与其他高校实践团队齐聚报告厅,参与结业仪式。仪式庄重而热烈,团中央井冈山教育基地领导为各大实践团队颁发结业证书,表彰深入调研、勤学善思的卓越表现。离别之际,王一成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们作总结致辞。他高度肯定了全体成员在追寻历史脉络、探究理论源流过程中展现的求索精神与学术热忱,并勉励团队成员将井冈山淬炼的思考与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的理解,勇担理论创新的时代使命。
  
  图为实践团向井冈山中心教研处、其他高校实践团队做课题报告
  
  图为实践团领取结业证书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把论文写在祖国田野山间,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车轮驶过苍翠井冈,青年哲思的灯火已然点亮,照见历史与未来交织的壮阔前程。
  
  素材来源: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
  分队成员:王一成成一涵苟鑫鑫宋佳慧廖晓晓刘彧彤孙露珊孟宇晟
  黄照寒王诗语王鑫诚
  文字:王诗语
  图片:苟鑫鑫、宋佳慧
  编辑:
  一审:王晓沁苟鑫鑫成一涵
  二审:王一成董筱文张凯丽
  三审:谢凯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