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柚”彩绘梦 | 姑苏漆扇传文脉,云岭扎染润童心

发布时间:2025-08-18 关注:

来源:苏州大学小红柚实践团

“柚”彩绘梦 | 姑苏漆扇传文脉,云岭扎染润童心
 
在云南澄江右所中心小学的夏日校园里,小红柚实践团的“柚彩绘梦”暑期公益夏令营正热闹开展!作为来自苏州大学的实践团,成员们带来了苏州漆扇非遗,并邂逅云南当地白族扎染技艺,一场跨越千里、联结南北文化的传统技艺交流盛宴,正以童真创意为桥梁,悄然点亮孩子们的暑期时光!
 
苏式雅韵,绘就古韵扇风
 
“同学们,咱们先玩个‘八倍镜看春晚’的游戏!”课堂刚开场,团队成员就用趣味互动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带着孩子们穿梭在扇子的文化长河里,从岳州扇晕染的山水诗意,讲到荣昌折扇精巧的工艺,当话题落在苏州本地的苏州扇时,特意放慢语速让孩子们感受苏州扇子细腻与典雅,让其体会扇面上的每一笔、扇骨的每一道纹理,都藏着姑苏城千年的韵味。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望着手中的扇子,仿佛这不再是简单的纳凉工具,而是能触摸到千年姑苏文化的时光宝盒。从东汉时作为帝王仪仗的庄重,到慢慢融入民间成为文化符号,苏州漆扇在岁月里沉淀的精致,更是让孩子们听得入神。
图一 二为团队成员倪立涵为孩子们介绍漆扇的色彩与用漆 林山豪摄
 
创作环节更是热闹得像炸开了锅!团队成员首先为孩子们介绍了中式配色的讲究:自然配色里,“春风十里”的清新色调,藏着江南春日柳树抽芽、繁花轻绽的灵动;传统配色中,故宫红墙黄瓦的大气、敦煌壁画的绚丽神韵,竟和苏州园林里粉墙黛瓦的雅致、苏绣配色的精巧悄然呼应。
孩子们兴奋地选色、调色、染扇,原本素净的扇子,被晕染出独一无二的纹理。有的扇面像把苏州园林的春日盛景搬了上去,有的则染出了敦煌壁画般的梦幻色彩,一把把都成了专属“非遗小宝藏”。而苏州文化的种子,也借着这一把把漆扇,在云南孩子的手心悄悄发了芽。

图三 — 图六为孩子们在团队成员倪立涵引导下所做的漆扇展示 林山豪摄
 
 
白族风情,染出指尖浪漫
 
扎染课堂,同样惊喜满满!作为云南代表性非遗,团队成员从历史渊源讲起,孩子们知道了扎染古称“绞缬”,是云南白族代代相传的宝贝技艺,承载着当地山水、民俗与生活智慧,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鲜活名片。
团队成员一步步为孩子们讲解扎染的工艺流程:折布时要像折白族姑娘的头巾一样仔细,捆扎得有力才能留住色彩,染色得盯着那抹蓝慢慢沁入布料……这些带着云南水土气息的步骤,看似简单,实则超考验耐心。孩子们迫不及待动手,折布、捆扎、染色,每一步都学得格外认真,仿佛手里攥着的不是布料,而是能变出魔法的白族宝物。
图七为团队成员周雨晨为孩子们讲解扎染知识 林山豪摄
图八为团队成员周雨晨细心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林山豪摄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拆绳。当孩子们小心翼翼拆开线绳,蓝白相间的图案“蹦” 出来的瞬间,欢呼声此起彼伏:有的图案像夏夜的星空,星星点点错落;有的像山间绽放的野花,灵动又俏皮。每一块布料都成了“孤品艺术”,就像白族同胞走在山间地头,随手就能撷取自然灵感,把云南的山水灵气,都染进了这一方布料里,带着浓郁的云南当地文化印记,怎么看都看不够!
图九为手工扎染图展示
 
 
传承路上,南北共情,童心闪光
 
这两场非遗课,不只是教手工,更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苏州漆扇带着江南的细腻雅韵而来,云南扎染携着西南的质朴灵动相迎,小红柚实践团以夏令营为纽带,让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在此交融。
孩子们触摸着苏州大漆的温润、云南扎染的质朴,传统文化的种子,就这样悄悄播进心里。在右所中心小学的夏天,漆扇摇起姑苏古韵,扎染晕染云南青春,“柚彩绘梦” 正以非遗为笔,联结南北文化,绘就孩子们难忘的成长画卷,更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交融,本就该这般跨越山海、拥抱彼此,在童真与热爱里,焕发新的生机。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