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烟台暑气渐浓,"兵译风华"实践队的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教具,走进了曙光幼儿园的大门,开展了一场以兵家文化为主题的故事分享会,实践队队员们在童真的视角里读懂了文化传承的密码,孩子们则在故事与游戏中,悄然汲取着兵家精神的养分。
一、用童趣解码兵理,让经典"活"起来
考虑到幼儿园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理论难以理解,更习惯通过直观事物、具体情境学习,且注意力易被趣味内容吸引,喜欢在游戏互动和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实践队彻底摒弃了“讲理论”的思路,转而把兵法智慧巧妙藏进故事和游戏里。就像讲解《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时,实践队队员们没有阐释那些深奥的战略思想,而是带孩子们玩起“玩具保卫战”:一组孩子想办法“智取”对方的积木城堡,另一组则守护阵地。当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亲身体会到“和对方商量轮流玩”比硬抢更有效时,队员们便顺势解释:“古代将军也觉得,能不打仗就解决问题,才是最厉害的本事呢。”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讲解兵家故事闫艺凡供图
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时,实践队队员们带来了迷你沙盘和骑兵玩偶。当说到岳飞带士兵训练时,孩子们自发站成歪歪扭扭的队列,学着玩偶的样子喊起"一二一"。最热闹的是"锦囊妙计"环节。实践队队员们把"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等战术编成简单的口令,让孩子们分组完成任务。当孩子们发现"假装去左边,实际从右边绕过去"能更快拿到"战利品"时,眼睛里闪烁的光芒,正是智慧萌芽的样子。
二、在互动中传递精神,让品格"长"出来
兵家文化里的"勇""智""信""严",恰是孩子们成长中需要的品格养分。实践队队员们没有刻意说教,而是通过场景让孩子们亲身体会。模拟"送信兵"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把"情报"(一张画着五角星的卡片)安全送到终点,路上会遇到"障碍"(跨过低矮的栏杆)。
起初,有一个小男生不敢跨过栏杆,急得直哭。队员们没有催促,而是让其他孩子分享:"刚才你们是怎么过去的?"当听到"像小战士一样给自己加油"时,他抹了抹眼泪,攥紧拳头小声说"我能行",最终摇摇晃晃地完成了任务。这让实践队队员们想起孙武练兵的故事——纪律与勇气,从来都是在尝试中慢慢建立的。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对小朋友讲解游戏规则闫艺凡供图
"军令如山"的概念,则藏在"听信号行动"的游戏里。当鼓声响起时孩子们前进,铃声响起时停下,几次练习后,原本打闹的小家伙们渐渐懂得:"大家都听指挥,才能完成任务。"
三、从实践中收获感悟,让传承"续"下去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抱着实践队队员们准备的卡通兵法绘本不肯撒手,嘴里念叨着"我要当聪明的将军"。而实践队队员们,也被这场特殊的"教学"深深触动。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小朋友们的合照闫艺凡供图
实践队队员们一同讨论感悟这次活动:"以前觉得兵家文化高深莫测,直到看到孩子们把'知己知彼'理解成'先问问小伙伴喜欢什么',才明白最好的传承不是照搬知识,而是找到文化与生活的连接点。"
第二天回访时,老师说几个孩子玩角色扮演,自发分配"将军""士兵",还学着分享会上的样子喊"团结就是力量"。这让实践队队员们确信,文化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
离开幼儿园时,夕阳透过树叶洒下光斑,孩子们的笑声还在耳畔回响。"兵译风华"的含义,此刻有了更生动的注解:所谓"译",是把千年兵理译成孩子能懂的语言;所谓"风华",是少年身上萌发的精神嫩芽。
这场实践让实践队队员们明白,向青少年传播传统文化,不必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只需用真诚与智慧搭建桥梁,让文化的力量自然流淌——就像此刻烟台的风,无声无息,却能吹开满园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