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与志愿者携手共赴书香夏日之约
发布时间:2025-08-16 关注:
来源:通讯员 吴梦洁
2025年 7 月 4 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红心研墨” 实践团队在无锡市锡山区港下城市书房启动了这场为期一天的暑期实践活动。活动为当地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体验。
筹备工作细致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实践团队在前期进行了充分调研与筹备。团队通过走访当地社区、与家长沟通等方式,了解青少年的兴趣点与发展需求,并依据年龄将参与者划分为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针对两组的认知特点,团队分别制定了活动方案,从内容设计到物资准备均层层细化。活动当天,城市书房内的各个区域均配备了适配的专业设备与充足物资,如低年级组的趣味教具、高年级组的实验材料等,为活动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课业辅导分层
上午的核心活动为课业辅导,团队采用 “导师制” 分组指导模式。志愿者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划分为语文、数学、科学等不同学科小组,分别负责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辅导工作。低年级组以趣味练习为主,通过 “数字接龙”“拼音迷宫” 等游戏化教学形式,帮助孩子巩固基础知识;高年级组则侧重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引导他们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解决综合性问题。辅导过程中,志愿者注重引导学习方法,而非直接提供答案,助力孩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现场数据显示,经过集中辅导,孩子们的作业完成情况有明显改善。
阅读分享互动
下午的阅读分享活动涵盖文学、科普等多个领域,团队精心挑选了适龄读物。活动采用 “自由阅读 + 主题分享” 的模式,志愿者先进行导读示范,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关注书中细节;随后孩子们进入自主阅读时段,在安静的环境中沉浸于文字世界;分享环节中,孩子们自由畅谈阅读感受,或就书中内容提出疑问,志愿者适时引导讨论方向,确保交流的深度。有小朋友提到,通过分享,自己对书中的角色有了新的理解,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主题课堂创新
“认识自我 规划人生” 主题课堂是本次活动的创新之处。课程设计参考生涯发展理论,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青少年易于理解的互动体验。课堂以 “我的优点树” 小组讨论开场,孩子们在同伴的分享中发现自身优势;接着进行 “未来职业体验” 角色扮演,通过模仿医生问诊、教师授课等场景,初步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最后以 “梦想拼图” 手工活动收尾,引导孩子们将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具象化。整个课程以体验式学习为主,强调参与和反思,避免说教式灌输。
艺术创作自由
艺术创作环节以 “我眼中的夏天” 为主题,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了水彩、蜡笔、拼贴等多种创作工具。活动前,志愿者通过展示夏日风景图片、播放蝉鸣音乐等方式营造氛围,激发创作灵感。创作过程中,志愿者仅在调色、构图等技术层面提供必要辅助,不干预创意表达。作品完成后,团队组织了小型展览,每位创作者都有机会介绍自己的作品。刘女士在现场观察到,孩子们用五彩笔触描绘 “夏天的冰淇淋”,奇思妙想的设计展现了无限创造力,陪伴他们创作的过程,让她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纯粹快乐。
实践收获与展望
本次实践活动为团队积累了丰富的青少年陪伴与教育经验。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表现,团队明确了低年级活动需强化互动性、高年级活动需突出挑战性的设计方向,也深化了对 “因材施教” 理念的理解。同时,活动中志愿者与孩子的积极互动,展现了高校实践团队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结语:
展望未来,团队计划进一步细化年龄分层标准,针对不同阶段设计更精准的活动方案;在内容上,拟增加科技体验、传统文化等板块,拓宽青少年的视野;此外,还将建立常态化的反馈机制,通过家长访谈、孩子问卷等方式收集意见,持续优化活动流程。团队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实践模式,将此类活动推广到更多地区,为更多青少年提供有温度、有质量的暑期陪伴,助力他们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通讯员:吴梦洁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