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兵道,薪火相传;非遗竹艺,巧夺天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兵家文化,促进传统技艺与古老智慧的深度交融,2025年7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兵译风华"实践队走进青岛新环球汉语教学机构,以"竹编兵法扇"为独特纽带,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精心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当传统竹编邂逅兵家智慧,当东方哲思对话西方思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交融在此激情上演。
竹条翻飞承古艺指尖流转续新篇
活动伊始,实践队队员们向外国学员们详细介绍中国竹编工艺的悠久历史。“中国竹编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匠心。”队员用流利的英语讲解道,“今天,我们要用这项传统技艺承载同样源远流长的兵家智慧,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竹编作为传统手艺,以竹为材料,经匠人之手编织出丰富文化内涵;兵家文化则凭借深邃战略思想和人生智慧,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此次两者的结合,是传统与智慧的深度融合。

图为实践队队员介绍竹编工艺。高川雲供图
在实践队员的悉心指导下,来自各国学员们纷纷开始学习基本的竹编技巧。从精心挑选竹条、稳固骨架到细腻编织扇面,每个步骤都充满挑战与乐趣。一位日本学员在尝试过程中感慨:“这些细竹条在老师手里十分听话,到我手里却很难操控,真需要耐心和技巧!”经过反复尝试与摸索,学员们逐渐掌握编织要领,一把把竹扇雏形在他们的努力下悄然显现。竹条在学员指尖翻飞,不仅体现着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更预示着兵家智慧与竹编艺术融合的美好前景。
墨染竹扇书韬略笔走龙蛇载兵魂
当竹编扇的主体在学员们的巧手下逐渐成型,活动进入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在扇面上书写兵家经典名句。实践队员精心挑选《孙子兵法》中的名言佳句,并逐句深入讲解其含义,让学员们在动手制作的同时,感受兵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蕴含深刻哲理,它表明无论在战场还是商场,了解自己和对手都至关重要,这是取得胜利的关键。”队员耐心解释道。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学员在扇面上郑重书写“不战而屈人之兵”,并分享见解:“这让我想到,有时通过智慧和策略,无需直接冲突就能达到目的,这是更高明的胜利方式。”来自智利的学员选择“以迂为直”,还画了一幅曲折山路图,寓意追求目标过程中,有时需采取迂回策略才能到达成功彼岸。日本学员则用日文工整写下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翻译,表达对兵家文化灵活应变思想的认同。

图为学员们在竹编上书写内容。高川雲供图
薪火相传扬国粹智汇东西谱新章
活动最后,为进一步展现中华文化的韵味与风采,实践队队员身着汉服,手拿竹编扇,为外国学员们表演了一支古典舞。队员身姿轻盈,舞步规范,手中的竹编扇随舞姿有节奏地摇曳,将兵家文化的智慧与竹编技艺的精妙融合呈现,构成一幅生动的文化画面。这不仅是对竹编文化和兵家文化的生动展示与传承,也是对中华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有力诠释。

图为实践队队员手持竹编扇献舞。李孟赛供图
学员们高兴地举着制作好的竹编扇合影留念,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收获颇丰。一位学员激动地说:“今天我不仅学会了做竹扇,更明白了《孙子兵法》能影响世界几千年的原因。中国古人的智慧令人敬佩,这种将传统技艺与兵家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太棒了,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图为外国学员们与竹编扇的合影。高川雲供图
未来,“兵译风华”实践队将继续以创新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正如竹编扇上的兵家箴言——“不战而屈人之兵”,文化的魅力在于以柔克刚、润物无声。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相信中华文化的种子将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华文化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