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红心研墨”滁州图书馆实践:以志愿之舟渡成长

发布时间:2025-08-17 关注:

来源:刘敏

       7月15日至30日实践期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成员们每日投身协助整理上课工具的工作,这是志愿日常的重要一环。少儿阅读区里,手工材料、绘本和教具常因小朋友的活动变得零散,成员们需将彩笔、剪刀、胶水等分类归位,把散落绘本精准放回对应书架,为下午阅读课和手工课营造有序氛围。这一过程,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看似琐碎的整理工作,实则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容不得半点马虎。

教学辅助,建立情感连接
       辅助老师教学时,维持课堂秩序与一对一辅导是关键。拼音阅读课上,成员们时刻关注分心孩子,以轻声提醒或小贴纸鼓励引导其专注;碰到识字困难的小朋友,便蹲下身逐字带读,助力他们跨越阅读初始的 “小沟壑”。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们与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连接,也更加坚定了用志愿力量帮助孩子们成长的决心。

图为志愿者在认真听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雨凡供图

特色活动,留下成长注脚
       每周三下午的特色活动,为实践添上独特的成长注脚。“围棋启蒙小课堂” 中,成员深度参与两次教学。基础规则讲解后,带领孩子们在小棋盘实操 “虎口”“禁入点” 等内容。有活泼小女孩因好动乱扔棋子,成员们创新 “正确落子赢贴纸” 机制,逐步引导她理解规则、感受围棋魅力,让围棋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粘土手工课围绕 “我眼中的夏天” 主题,成员与孩子们共同创作冰淇淋、太阳等作品。面对腼腆孩子捏制圆形的难题,成员手把手协助,当造型独特的粘土作品诞生,孩子脸上的笑容,让成员深知志愿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成长感动的珍贵途径 。

相互促进,收获成长感动
       实践进程里,成员与孩子相互促进成长。从起初觉得 “协助工作” 是简单体力活,到明白整理工具培养责任意识、辅导过程提升沟通能力,与孩子创作时重拾童真想象力,团队实现能力与心灵的双重蜕变。离别之时,孩子们赠送粘土小作品,轻声询问 “下次还能一起玩粘土吗” ,这份质朴期待,让成员懂得志愿付出已在孩子心中留下温暖痕迹 。

图为志愿者在认真制作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雨凡供图

志愿之舟,启航更多希望
       此次滁州图书馆实践,让团队领悟志愿精神的要义:它藏在整理工具的细致动作里,隐于辅导孩子的耐心话语间,显现在回应孩子期待的温柔神态中。以真诚应对日常琐碎,用尊重回应孩子信任,这些平凡坚守的瞬间,如孩子画中的星辰,会在时光里持续闪耀,照亮阅读与成长的征途。志愿的力量,正以这般平实模样,在滁州图书馆的小小天地里,默默传递、延续 。

       结语:志愿之舟在滁州图书馆的碧波中划过,留下的是成长的涟漪。“红心研墨”团队以行动诠释,志愿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持续的坚守与传承。当孩子们因这份志愿爱上阅读、学会成长,便是对这段实践最美的回应,也让志愿的舟楫,在更多人心中启航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